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聚众斗殴中转化的前提性问题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转化犯的概念与聚众斗殴中转化的理论分歧 | 第12-16页 |
一、 转化犯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聚众斗殴中的转化是否属于典型的转化犯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聚众斗殴中转化的客观条件及其特征与意义 | 第16-21页 |
一、 聚众斗殴中转化的客观条件 | 第16-18页 |
二、 聚众斗殴中转化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 聚众斗殴中转化的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主观罪过认定 | 第21-25页 |
第一节 聚众斗殴转化定罪中故意的内容争议 | 第21页 |
第二节 主观罪过转化的特定内容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如何审查聚众斗殴中行为人的罪过 | 第22-25页 |
一、 审查预谋内容 | 第23页 |
二、 审查实施行为过程中的态度及重伤、死亡结果发生后的态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 | 第25-31页 |
第一节 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的理论分歧 | 第25-27页 |
一、 全案承担原则 | 第26页 |
二、 部分承担原则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司法认定 | 第27-31页 |
一、 查不清直接致害人的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认定 | 第27-29页 |
二、 查清直接致害人的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认定 | 第29-30页 |
三、 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在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地位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法律适用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