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污染环境罪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刑法介入环境污染案件的必要性 | 第11-14页 |
一、 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峻 | 第11-12页 |
二、 环境污染事故高发 | 第12-13页 |
三、 刑法介入是国际共识 | 第13页 |
四、 刑法的介入与刑法的谦抑性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的立法沿革 | 第14-16页 |
一、 第一阶段 | 第14-15页 |
二、 第二阶段 | 第15页 |
三、 第三阶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污染环境罪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一、 污染环境罪的特点 | 第16-17页 |
二、 污染环境罪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现有立法框架下污染环境罪若干问题探讨 | 第19-33页 |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犯罪构成的认定 | 第19-28页 |
一、 污染环境罪客体的有关问题及认定 | 第19-20页 |
二、 污染环境罪客观方面的有关问题及认定 | 第20-24页 |
三、 污染环境罪主体的有关问题及认定 | 第24-26页 |
四、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的有关问题及认定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现有立法框架下如何发挥污染环境罪的最大效用 | 第28-33页 |
一、 刑法解释 | 第28-30页 |
二、 司法能动 | 第30-31页 |
三、 加强公安刑事司法与环保部门行政执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污染环境罪的立法完善 | 第33-49页 |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的完善 | 第33-39页 |
一、 引入“故意”罪过形式 | 第33-35页 |
二、 引入过错推定原则 | 第35-39页 |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客观方面的完善 | 第39-45页 |
一、 污染环境罪修改为危险犯 | 第39-40页 |
二、 过失危险犯的引入 | 第40-42页 |
三、 疫学因果关系的引入 | 第42-45页 |
第三节 污染环境罪刑罚方面的完善 | 第45-49页 |
一、 提高法定刑 | 第45-46页 |
二、 明确罚金刑 | 第46-47页 |
三、 增加行为刑 | 第47页 |
四、 增设单位环境犯罪的资格刑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