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三) 行文特点第14-15页
 (四)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概述第16-25页
 (一)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特征及法律功能第16-20页
  1、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第16-18页
  2、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特征第18-19页
  3、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法律功能第19-20页
 (二)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第20-25页
  1、经济学理论依据第20-22页
  2、生态学理论依据第22页
  3、法理基础第22-25页
二、构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5-36页
 (一) 必要性第25-30页
  1、生态旅游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法律作用第25页
  2、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价值分析第25-28页
  3、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功能分析第28-30页
 (二) 可行性第30-36页
  1、生态旅游区的范围界定及区域划分第30页
  2、生态补偿的类型分析第30-31页
  3、利益分配不均衡是该制度建立的客观依据第31-32页
  4、大量的生态补偿实践及案例为该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现实基础第32-34页
  5、旅游开发单行法及政策性文件为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第34-36页
三、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6-43页
 (一) 现状第36-37页
  1、生态补偿制度的宪法地位第36页
  2、生态旅游法律法规中关于生态补偿的规定第36-37页
 (二) 存在的问题第37-43页
  1、缺乏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第37-38页
  2、生态旅游活动参与主体矛盾重重,利益分配存异较大第38-39页
  3、公众参与效果不明显,政府决策不够合理第39-40页
  4、补偿程序难以法治化,补偿的“生态性”不够第40-41页
  5、补偿方式过于狭窄、单一第41页
  6、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权限划分模糊第41-42页
  7、市场法治化程度低第42-43页
四、部分国家的经验借鉴第43-47页
 (一) 美国第43-44页
 (二) 澳大利亚第44-45页
 (三) 肯尼亚第45-47页
五、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第47-58页
 (一) 构建和完善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第47-49页
  1、制定《生态补偿条例》第47-48页
  2、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中关于生态补偿制度的规定第48-49页
  3、加强地方性法规立法建设,增强实际可操作性第49页
 (二) 完善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具体对策第49-58页
  1、具体的补偿程度设计第49-52页
  2、完善旅游地社区共管制度第52-53页
  3、加强法制宣传,健全公众参与程序第53-55页
  4、加强政府的行政程序建设第55-56页
  5、进一步规范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矿区土地复垦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