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8-1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二、研究线路 | 第9-10页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0-13页 |
一、里下河地区概况 | 第10-11页 |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 第11-12页 |
三、湿地生态旅游涵义及特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里下河地区湿地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一、生态安全理论 | 第18-19页 |
二、点轴系统理论 | 第19页 |
三、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四、体验旅游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 | 第21-33页 |
第一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旅游资源类型与现状 | 第21-24页 |
一、里下河地区湿地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21页 |
二、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 | 第21-24页 |
第二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 第24-30页 |
一、里下河地区湿地旅游资源评价 | 第24-29页 |
二、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效益评估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里下河地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旅游产品内涵需要提升 | 第30页 |
二、管理体制需完善,管理手段要规范 | 第30页 |
三、生态旅游支持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 第30-31页 |
四、营销体系需整体建立,营销渠道要拓展 | 第31页 |
五、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素质有待提高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 第33-38页 |
第一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 第33-34页 |
一、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 | 第33页 |
二、坚持功能整合原则 | 第33页 |
三、分区开发,优化布局的原则 | 第33-34页 |
四、社区居民参与受益的原则 | 第34页 |
第二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定位 | 第34-35页 |
一、发展总体目标 | 第34页 |
二、旅游市场定位 | 第34-35页 |
三、旅游形象定位 | 第35页 |
第三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设想 | 第35-38页 |
一、开发指导设想 | 第35-36页 |
二、开发布局设计 | 第36页 |
三、运作模式总体构想 | 第36-38页 |
第五章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路径及保障措施 | 第38-54页 |
第一节 “五大核心区”的湿地生态旅游重点开发 | 第38-47页 |
一、溱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 第38-41页 |
二、李中沼泽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 第41-42页 |
三、高邮湖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 | 第42-44页 |
四、宝应湖重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 第44-45页 |
五、大纵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策划 | 第45-47页 |
第二节 “三大板块”内的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 第47-49页 |
一、泰州市湿地旅游与其他旅游的融合 | 第47-48页 |
二、扬州市湿地生态游与其他旅游的整合 | 第48页 |
三、盐城市湿地旅游与其他旅游的结合 | 第48-49页 |
第三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游与周边区域旅游联合 | 第49-51页 |
一、里下河地区湿地生态旅游整合开发 | 第49-50页 |
二、里下河地区湿地旅游与周边城区旅游联合 | 第50-51页 |
第四节 里下河地区湿地开发保障措施 | 第51-54页 |
一、加大旅游宣传,塑造湿地旅游形象 | 第51页 |
二、构建湿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监控体系 | 第51-52页 |
三、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第52-53页 |
四、全面实施湿地生态旅游区社区居民参与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一、 本文结论 | 第54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