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现状研究 | 第15-16页 |
·工伤保险基金缴费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研究评价 | 第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工伤保险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1-3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工伤保险概念及内涵 | 第21页 |
·“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的内涵 | 第21-24页 |
·工伤保险基金结构的内涵 | 第24-26页 |
·工伤保险相关理论 | 第26-31页 |
·安全经济学原理 | 第26-28页 |
·公平理论 | 第28-29页 |
·生命健康权 | 第29页 |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国工伤保险及其基金的现状 | 第31-39页 |
·中国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现状 | 第31-33页 |
·“以赔偿为主”向“三位一体”发展的趋势明显 | 第33-34页 |
·工伤预防试点扩大 | 第34-35页 |
·工伤康复水平低 | 第35-36页 |
·费率机制、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36-37页 |
·工伤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低效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现有模式和“三位一体”体系下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预测 | 第39-54页 |
·工伤保险基金现行支出结构下的制度效果分析 | 第39-49页 |
·相关指标预测方法 | 第39-44页 |
·相关指标预测结果 | 第44-49页 |
·“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 第49-54页 |
·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结构设计 | 第49-51页 |
·“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预测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工伤保险基金效用研究 | 第54-71页 |
·工伤保险基金效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准备 | 第54-56页 |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 | 第54-55页 |
·动态规划方法 | 第55-56页 |
·工伤保险基金效用指标的确定 | 第56-59页 |
·指标设定的原则 | 第56-57页 |
·工伤保险效用评价指标 | 第57-59页 |
·工伤保险效用值的计算 | 第59-66页 |
·工伤预防基金效用 | 第60-62页 |
·工伤康复基金效用 | 第62-64页 |
·工伤赔偿基金效用 | 第64-65页 |
·工伤保险基金效用模型 | 第65-66页 |
·MATLAB 环境下动态规划程序的运行及分析 | 第66-69页 |
·MATLAB7.0 程序内容 | 第66-67页 |
·MATLAB 7 环境下动态规划运行结果 | 第67-68页 |
·工伤保险“三位一体”体系基金支出预测 | 第68-69页 |
·优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结构的对策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及基金结构的对策研究 | 第71-87页 |
·“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的相关基础建设 | 第71-75页 |
·工伤保险各方面专业人才培养 | 第71-72页 |
·加强工伤保险基础技术研究 | 第72-74页 |
·培养相关各方预防、康复意识 | 第74-75页 |
·发挥预防机制功能 | 第75-80页 |
·合理使用工伤预防基金 | 第75-77页 |
·完善工伤和职业病档案 | 第77-78页 |
·构建安全事故监管体系 | 第78-79页 |
·充分发挥费率机制调节作用 | 第79-80页 |
·相应的资金、税收政策鼓励 | 第80页 |
·逐步发展工伤康复 | 第80-83页 |
·工伤康复基金的合理支出 | 第80-81页 |
·循序渐进开展工伤康复 | 第81-83页 |
·完善工伤补偿相关环节 | 第83-84页 |
·逐步减少工伤赔偿基金支出 | 第83-84页 |
·完善工伤补偿 | 第84页 |
·加强基金安全监管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总结 | 第87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