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城镇化内涵 | 第14页 |
·水资源评价的涵义 | 第14-15页 |
·水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化过程关系研究 | 第17页 |
·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研究 | 第17-18页 |
·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过程耦合关系研究 | 第18-19页 |
·系统耦合模型发展及应用 | 第19-21页 |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5-2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27页 |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气候条件 | 第25-26页 |
·土壤与植被 | 第26-27页 |
·河流水系 | 第27页 |
·社会经济 | 第27-29页 |
·行政区划 | 第27-28页 |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分析评价 | 第29-42页 |
·历史变化 | 第29-30页 |
·古城镇的兴起阶段 | 第29页 |
·古城镇的发展阶段 | 第29页 |
·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城镇化减缓阶段 | 第30页 |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现状特征 | 第30-31页 |
·流域城镇化水平较低 | 第30页 |
·城市规模较小,城市辐射能力较弱 | 第30页 |
·城市数量较少,小城镇发展刚起步 | 第30页 |
·城镇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人居环境有待改进 | 第30-31页 |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过程分析 | 第31-42页 |
·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页 |
·城镇化水平综合计算 | 第31-39页 |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演变规律及机制研究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析评价 | 第42-68页 |
·水资源量 | 第42-45页 |
·水资源数量 | 第42-43页 |
·水资源质量 | 第43-45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45-47页 |
·供水情况 | 第45页 |
·用水情况 | 第45-46页 |
·耗水情况 | 第46页 |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 第46-47页 |
·水资源特点及变化趋势 | 第47-52页 |
·降水量稀少、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面上分布极不均匀 | 第47-50页 |
·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呈周期性、总量呈下降趋势 | 第50-51页 |
·下游民勤盆地来水逐年锐减 | 第51页 |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 第51-52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52-54页 |
·石羊河流域及各主要城镇用水总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石羊河流域及各主要城镇人均用水量之间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53页 |
·石羊河流域及各主要城镇用水效益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水资源评价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水资源系统分析 | 第55-68页 |
·数据来源 | 第55页 |
·数据的标准化 | 第55-56页 |
·因子分析 | 第56-62页 |
·水资源系统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计算 | 第62-65页 |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及机制研究 | 第65-68页 |
第五章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理论基础 | 第68-80页 |
·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发展的内涵 | 第68-70页 |
·耦合的内涵 | 第68页 |
·系统耦合的内涵 | 第68-69页 |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的内涵 | 第69-70页 |
·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 第70-75页 |
·系统论 | 第70-72页 |
·控制论 | 第72页 |
·协同理论 | 第72-73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73-7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74页 |
·耦合系统阈值理论 | 第74-75页 |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交互耦合关系分析 | 第75-80页 |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与城镇化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 | 第75-78页 |
·城镇化系统和水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耦合 | 第78页 |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间的耦合发展阶段划分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的量化分析 | 第80-93页 |
·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80页 |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耦合标准的设定 | 第81页 |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综合得分的修正 | 第81-82页 |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 | 第82-85页 |
·结果分析 | 第85-93页 |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的时序演变规律及其机理分析 | 第85-88页 |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机制分析 | 第88-93页 |
第七章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 第93-104页 |
·石羊河流域及其主要城市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第93-98页 |
·石羊河流域及主要城市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 第93-95页 |
·未来城镇化及系统耦合协调度阶段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 第95-98页 |
·石羊河流域及其主要城市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98-104页 |
·建立节水型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 第98-100页 |
·加大产业结构,减轻水资源承载压力 | 第100-101页 |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流域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 第101页 |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系统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 第101-10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04-105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