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第9-13页 |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3-15页 |
一、宪法理论分析 | 第13-14页 |
二、经济法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内容分析 | 第15-20页 |
一、低保制度与公民权利、政府责任的关系 | 第15-16页 |
二、保障对象范围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三、“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界定 | 第17页 |
四、保障标准的制定 | 第17-18页 |
五、低保资金的筹集 | 第18页 |
六、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法律体系不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之一及解决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一、立法层次低 | 第20-21页 |
二、制度缺乏体系化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立法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一、救助理念滞后 | 第22页 |
二、立法技术落后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 | 第23-27页 |
一、明确国家责任理念 | 第23-24页 |
二、提升立法层次,健全法律体系 | 第24-27页 |
第三章 保障标准制定不科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之二及解决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保障标准问题 | 第27-29页 |
一、制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法律依据过于笼统 | 第27-28页 |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权的主体层次低 | 第28页 |
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权的行使缺少法律规制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一、缺乏公众参与 | 第29-30页 |
二、经济发展不足 | 第30页 |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完善 | 第30-33页 |
一、明确保障标准与生存权的关系 | 第30-31页 |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法制化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家计调查程序存在缺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之三及解决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家计调查问题 | 第33-35页 |
一、调查主体不明确 | 第33-34页 |
二、调查方式缺少有效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家计调查程序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一、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35页 |
二、相关法律规范可操作性差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家计调查程序的完善 | 第36-40页 |
一、明确家计调查原则 | 第37页 |
二、明确家计调查主体 | 第37-38页 |
三、明确调查者的权力和责任 | 第38-39页 |
四、完善经济调查程序的规则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深度思考 | 第40-46页 |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筹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一、资金分担比例不明确 | 第40页 |
二、缺乏稳定筹资机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筹集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一、政府责任存在缺陷 | 第41页 |
二、缺少有效监管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筹集机制的完善 | 第42-46页 |
一、合理分担筹资比例 | 第42页 |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 第42-44页 |
三、加强资金的监管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