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谐波问题概述及 APF 发展现状 | 第10-16页 |
·谐波危害及治理技术 | 第10-12页 |
·APF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页 |
·APF 在谐波抑制技术中的地位及其分类 | 第12-16页 |
·滑模变结构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滑模变结构理论发展历程 | 第16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文的工作、意义 | 第20-21页 |
2 并联型 APF 拓扑结构和系统组成 | 第21-26页 |
·并联型 APF 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并联型 APF 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本文采用的 APF 拓扑结构及系统组成 | 第23-26页 |
·本文采用的 APF 拓扑结构 | 第23-24页 |
·APF 样机系统组成 | 第24-26页 |
3 APF 检测算法与谐波源 | 第26-35页 |
·APF 检测算法简介 | 第26-27页 |
·滑模迭代 DFT 检测算法 | 第27-31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 第27-28页 |
·滑窗迭代 DFT 算法 | 第28-30页 |
·基于 DFT 的滑窗迭代算法仿真 | 第30-31页 |
·谐波源仿真 | 第31-33页 |
·基于 DSC(dsPIC30F3011)的谐波电源介绍 | 第33-35页 |
4 三种改进的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 | 第35-53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率 | 第35-40页 |
·传统变结构控制率设计思路 | 第35-38页 |
·指数趋近律控制设计思路 | 第38-39页 |
·指数趋近律到达条件 | 第39-40页 |
·递推积分 PI 控制与传统变结构控制的复合控制 | 第40-45页 |
·递推积分 PI 算法 | 第41-42页 |
·复合算法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42页 |
·算法仿真 | 第42-45页 |
·组合趋近律的离散滑模控制 | 第45-48页 |
·变速趋近律 | 第45-46页 |
·组合趋近律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46-47页 |
·算法仿真 | 第47-48页 |
·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 | 第48-51页 |
·离散指数趋近律控制的抖振分析 | 第48-49页 |
·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49-50页 |
·算法仿真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5 APF 样机研制与系统调试 | 第53-65页 |
·AD 采样硬件电路设计 | 第53-56页 |
·同步采样均匀细分电路 | 第53-54页 |
·电流信号调理电路 | 第54-55页 |
·A/D 采样电路 | 第55-56页 |
·基于 DSP+CPLD 的控制算法平台设计 | 第56-59页 |
·DSP+CPLD 平台设计 | 第56-57页 |
·软件设计 | 第57-59页 |
·IGBT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9页 |
·IGBT 三相全桥电路 | 第59-60页 |
·APF 调试 | 第60-63页 |
·APF 调度波形 | 第60-62页 |
·三种不同滑模控制算法的补偿效果 | 第62-63页 |
·APF 系统样机描述 | 第63-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