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抗菌筛选方法与美洲大蠊次生代谢物抗菌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7-22页 |
| ·研究概述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美洲大蠊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美洲大蠊概述 | 第10-11页 |
|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页 |
| ·美洲大蠊药用价值研究 | 第11-12页 |
| ·昆虫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昆虫次生代谢物概述 | 第12-16页 |
| ·昆虫次生代谢物的应用 | 第16-18页 |
| ·昆虫抗菌活性化合物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抗菌肽 | 第18-19页 |
| ·抗菌小分子化合物 | 第19-21页 |
| ·实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 第2章 常见昆虫抗菌活性评价 | 第22-34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 ·供试菌种和培养基 | 第23页 |
| ·实验样品及对照品的配制 | 第23-24页 |
| ·四种临床致病菌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4-28页 |
| ·四种空气污染菌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8-30页 |
| ·抑菌圈的测定 | 第30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0-34页 |
| ·昆虫粗提物对四种临床致病菌抑菌圈的测定 | 第30-31页 |
| ·昆虫粗提物对四种空气污染菌抑菌圈的测定 | 第31-34页 |
| 第3章 美洲大蠊抗菌化合物研究 | 第34-40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4-36页 |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流程 | 第36-37页 |
| ·昆虫粗提物制备以及抗菌评价 | 第37-38页 |
| ·提取 | 第37-38页 |
| ·70%甲醇粗提物抑菌圈的测定 | 第38页 |
| ·美洲大蠊 70%甲醇部位分离纯化 | 第38-39页 |
| ·浸膏的前处理和初步分析 | 第38页 |
| ·浸膏柱色谱分离及纯化 | 第38-39页 |
| ·纯品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 第39页 |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9-40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 ·美洲大蠊粗提物抗菌实验结果 | 第40页 |
| ·美洲大蠊抗菌化合物分离结果 | 第40-51页 |
| ·粗提物紫外扫描结果 | 第40-41页 |
| ·粗提物浸膏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 ·浸膏柱色谱的分离纯化 | 第42-44页 |
| ·纯品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 第44-45页 |
|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45-5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缩略词汇表 | 第53-54页 |
| 附录 核磁谱图 | 第54-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