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质中高温水源热泵变工况热力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热泵技术高温化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第2章 中高温热泵工质理论循环分析基础 | 第17-31页 |
|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筛选原则 | 第17-18页 |
| ·理论循环计算方法 | 第18-24页 |
| ·计算公式 | 第18-23页 |
| ·可用于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基本物性和环境特性参数 | 第23-24页 |
| ·理论循环计算工况 | 第24-27页 |
| ·过程指定 | 第24-25页 |
| ·过热度、过冷度的指定 | 第25页 |
| ·冷凝温度区间的划分 | 第25页 |
| ·计算步骤 | 第25-27页 |
| ·混合工质的热力学性质 | 第27-29页 |
| ·泡露点 | 第27-28页 |
| ·逸度 | 第28-29页 |
| ·理论循环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新工质的筛选及变工况理论循环性能分析 | 第31-47页 |
| ·纯工质的理论循环性能及分析 | 第31-37页 |
| ·理论循环性能计算结果 | 第31-36页 |
| ·理论性能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36-37页 |
| ·纯工质理论计算结果的总结 | 第37页 |
| ·混合工质的理论循环性能 | 第37-46页 |
| ·混合工质应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 ·二元混合新工质的筛选及提出 | 第39-40页 |
| ·二元混合工质理论循环性能及分析 | 第40-42页 |
| ·三元混合新工质的筛选及提出 | 第42-43页 |
| ·三元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及分析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中高温热泵工质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 第47-65页 |
| ·实验原理 | 第47-49页 |
| ·实验系统简介 | 第49-53页 |
| ·制冷系统 | 第49-50页 |
| ·水系统 | 第50-51页 |
| ·制冷剂充灌系统 | 第51-52页 |
| ·数据采集与测控系统 | 第52-53页 |
| ·安全保护系统 | 第53页 |
| ·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 ·循环性能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63页 |
| ·变工况下纯质的循环性能对比实验 | 第54-58页 |
| ·混合工质的制取 | 第58-59页 |
| ·变工况下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对比实验 | 第59-63页 |
| ·误差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9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