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创新 | 第14-16页 |
1.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政策 | 第16-23页 |
(一) 大学生就业的涵义 | 第16页 |
1.大学生 | 第16页 |
2.大学生就业 | 第16页 |
(二)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16-18页 |
1.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 第16-17页 |
2.大学生就业地域性失衡严重 | 第17页 |
3.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矛盾严重 | 第17-18页 |
(三)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 第18-20页 |
1.统包统分阶段 | 第18页 |
2.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 | 第18-19页 |
3.自主择业阶段 | 第19-20页 |
(四) 我国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 第20-23页 |
1.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 | 第20-21页 |
2.鼓励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 | 第21页 |
3.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 | 第21页 |
4.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 第21-22页 |
5.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 | 第22页 |
6.强化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 | 第22-23页 |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3-32页 |
(一) 政府责任的涵义 | 第23页 |
1.政府责任的概念 | 第23页 |
2.政府责任的内涵 | 第23页 |
(二)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应承担责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 第23-25页 |
1.政府应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 第23-24页 |
2.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要求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 第24-25页 |
3.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要求政府承担责任 | 第25页 |
(三) 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 | 第25-29页 |
1.政府宏观调控不力 | 第26-27页 |
2.就业政策不完善 | 第27-28页 |
3.政府服务功能发挥不到位 | 第28页 |
4.政府监督职能欠缺 | 第28-29页 |
(四) 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1.“政府本位”思想严重 | 第29-30页 |
2.“全能政府”意识错位 | 第30页 |
3.行政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责任意识不强 | 第30页 |
4.就业立法滞后,缺乏法律制约 | 第30-32页 |
三、国外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一) 美国经验 | 第32-33页 |
1.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 | 第32页 |
2.制定鼓励性就业政策 | 第32-33页 |
3.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 第33页 |
(二) 德国经验 | 第33-34页 |
1.适应市场需求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 第33页 |
2.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 | 第33-34页 |
(三) 日本经验 | 第34-35页 |
四、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 第35-43页 |
(一)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责,扩大就业渠道 | 第35-38页 |
1.加强对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 第35-36页 |
2.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 第36-38页 |
(二)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完善就业市场环境 | 第38-40页 |
1.完善政策指导和支持,培育完善的就业市场 | 第38-39页 |
2.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 第39页 |
3.建设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充分及时就业信息 | 第39-40页 |
(三) 强化政府监督职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 第40-41页 |
1.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督 | 第40页 |
2.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 | 第40-41页 |
3.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监督 | 第41页 |
4.加强政府行政人员责任意识的监督 | 第41页 |
(四) 完善大学生就业立法,促进大学生就业法案建设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