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的应用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学术意义 | 第9页 |
·实用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0页 |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11页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页 |
·研究目标与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框架图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1页 |
·技术路线框架图 | 第11-13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3-19页 |
·城市发展相关的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增长极”及其衍生理论 | 第13-14页 |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 | 第14-15页 |
·资源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 | 第15-16页 |
·城市评价体系的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指标构建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指标评价运用于方法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3 城市发展阶段及所需要素 | 第19-26页 |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19-21页 |
·城市的集聚阶段 | 第19-20页 |
·“城市中空化”阶段 | 第20页 |
·“后城市化时代”阶段 | 第20-21页 |
·城市化所需的要素投入 | 第21-23页 |
·城市的区位优势 | 第21-22页 |
·资本投入促进城市增长 | 第22页 |
·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 第22页 |
·人口和劳动力的集聚 | 第22-23页 |
·城市发展受制度因素的影响 | 第23页 |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3-26页 |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 第24-26页 |
4 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6-33页 |
·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假设的提出 | 第26-27页 |
·构建原则 | 第26页 |
·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的模型假设 | 第26-27页 |
·模型的构建及指标的选取 | 第27-30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27-28页 |
·绝对指标模型指标解释 | 第28-29页 |
·较多使用相对指标模型二的指标解释 | 第29-30页 |
·综合评价值的测算方法 | 第30-33页 |
·各种评测方法的比较 | 第30页 |
·灰色关联聚类的计算过程 | 第30-33页 |
5 两种模型的数据检验 | 第33-48页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3页 |
·两种模型综合评价值比较 | 第33-40页 |
·城市的分级发展模式 | 第40-48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我国多数城市仍处于集聚阶段 | 第48页 |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低 | 第48页 |
·绝对指标较能反应资源集聚 | 第48-49页 |
·城市发展应进行分级 | 第49-50页 |
7 结束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页 |
B. 灰色关联聚类 R 软件计算程式(部分)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