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大力发展杂交稻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 第11-12页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 | 第12-13页 |
·两系法育种的安全性研究 | 第13-14页 |
·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 | 第14-18页 |
·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 第14-15页 |
·水稻雄蕊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 第15-18页 |
·化学诱导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启动子的瞬时表达 | 第20-21页 |
·RNAi技术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2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5-42页 |
3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供试菌株及供试质粒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试剂配制 | 第25-28页 |
·DNA提取试剂 | 第25-26页 |
·质粒提取试剂 | 第26页 |
·感受态制备试剂 | 第26页 |
·电泳缓冲液 | 第26页 |
·抗生素 | 第26-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农杆菌悬浮液 | 第27页 |
·Gus染色液 | 第27-28页 |
4 基本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水稻材料的培养 | 第28页 |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 | 第28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9页 |
·大肠杆菌热激转化 | 第29-30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0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电击转化 | 第30-31页 |
5 OsUdt1-3’UTR目的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 第31-33页 |
·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31页 |
·PCR扩增OsUdt1基因 | 第31-32页 |
·PCR扩增体系 | 第31页 |
·PCR反应程序 | 第31-32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2页 |
·OsUdt1与pMD18-T载体的连接 | 第32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转化 | 第32页 |
·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32页 |
·OsUdt1-3’UTR的克隆与鉴定 | 第32-33页 |
6 载体构建 | 第33-39页 |
·中间载体pUCC-UTR-intron的构建 | 第33-34页 |
·目的片段OsUdt1-3’UTR-F的扩增 | 第33页 |
·pUCC-RNAi质粒的酶切 | 第33页 |
·pUCC-RNAi与UTR-F的连接酶非依赖性克隆 | 第33-34页 |
·中间载体pUCC-Udt1i的构建 | 第34页 |
·UTR-R的PCR扩增 | 第34页 |
·pUCC-UTR-intron质粒的酶切 | 第34页 |
·pUCC-RNAi与UTR-R的连接酶非依赖性克隆 | 第34页 |
·VP16 AD、CfEcR及5~*GAL4 RE-46 35S Promoter片段合成 | 第34-35页 |
·中间载体pUC57-AD-BD-CfEcR及p1381z-46 35S的构建 | 第35-36页 |
·目的片段BD的扩增 | 第35页 |
·pUC57-AD-CfEcR质粒的酶切 | 第35页 |
·p1381z质粒和pUC57-46 35S质粒的酶切 | 第35-36页 |
·载体p1381z-46 35S的构建 | 第36页 |
·中间载体p3301-VGCfE的构建 | 第36-37页 |
·目的片段AD-BD-CfEcR的扩增 | 第36页 |
·p3301质粒的酶切 | 第36-37页 |
·p3301与VGCfE的连接酶非依赖性克隆 | 第37页 |
·化学诱导植物表达报告基因载体p3301VGCfE:Gus的构建 | 第37-38页 |
·46 35S-Gu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37页 |
·p3301-VGCfE质粒的酶切 | 第37-38页 |
·p3301-VGCfE与46 35S-Gus片段的连接酶非依赖性克隆 | 第38页 |
·化学诱导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3301VGCfE:RNAi的构建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3'UTR-intron-3’UTR的PCR扩增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3'UTR-intron-3’UTR的引入扩增 | 第39页 |
·载体p3301-VGCfE的消化 | 第39页 |
7 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 | 第39-42页 |
·烟草NC89的培养 | 第40页 |
·农杆菌(含p3301VGCfE:Gus质粒)转染烟草叶片 | 第40页 |
·Gus的定性组织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59页 |
8 OsUdt1基因3’UTR的克隆与鉴定 | 第42-45页 |
·水稻Y58S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 第42页 |
·OsUdt1基因的扩增与鉴定 | 第42-44页 |
·OsUdt1基因的PCR扩增 | 第42-43页 |
·OsUdt1基因PCR产物的克隆 | 第43页 |
·OsUdt1基因测序鉴定 | 第43-44页 |
·OsUdt1基因3’UTR的克隆 | 第44-45页 |
·PCR扩增3’UTR基因片段 | 第44页 |
·3’UTR的PCR产物克隆至T载体 | 第44-45页 |
·3’UTR测序鉴定 | 第45页 |
9 载体构建及鉴定 | 第45-56页 |
·中间载体pUCC-Udt1i的构建与鉴定 | 第45-48页 |
·OsUdt1-3’UTR-F和OsUdt1-3’UTR-R片段的PCR扩增 | 第45-46页 |
·载体pUCC-RNAi的酶切 | 第46页 |
·LIC法构建pUCC-UTR-intron载体 | 第46-47页 |
·pUCC-UTR-intron载体的酶切 | 第47页 |
·LIC法构建载体pUCC-Udt1i | 第47-48页 |
·VGCfE系统中VP16 AD、CfEcR及5~*GAL4 RE-46 35S Promoter片段的合成 | 第48-49页 |
·中间载体pUC57-AD-BD-CfEcR的构建与鉴定 | 第49-51页 |
·BD片段的PCR扩增 | 第49-50页 |
·pUC57-AD-CfEcR载体的酶切 | 第50页 |
·LIC法构建pUC57-AD-BD-CfEcR载体 | 第50-51页 |
·中间载体p1381z-4635S的构建 | 第51页 |
·p1381z载体和4635S目的片段的酶切 | 第51页 |
·p1381z-4635S载体的构建 | 第51页 |
·中间载体p3301-VGCfE的构建 | 第51-53页 |
·VGCFE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第51-52页 |
·p3301载体的酶切 | 第52页 |
·LIC法构建p3301-AD-BD-CfEcR载体 | 第52-53页 |
·AD-BD-CfEcR基因测序鉴定 | 第53页 |
·构建化学诱导植物表达报告基因载体(p3301VGCfE:Gus) | 第53-55页 |
·46 35S-Gus片段的PCR扩增 | 第53-54页 |
·p3301-VGCfE载体的酶切 | 第54页 |
·LIC法构建p3301VGCfE:Gus载体 | 第54-55页 |
·46 35S-Gus基因测序鉴定 | 第55页 |
·构建化学诱导植物干扰表达载体(p3301VGCfE:RNAi) | 第55-56页 |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55页 |
·RF克隆法构建载体p3301VGCfE:Gus | 第55-56页 |
10 农杆菌介导p3301VGCfE:Gus载体转染烟草叶片及瞬时表达分析 | 第56-59页 |
·植物表达报告基因载体(p3301VGCfE:Gus)的转化 | 第56-57页 |
·瞬时表达分析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9-61页 |
11 结论与讨论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12 创新点 | 第60页 |
13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Marker条带图谱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