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16页 |
1. 价值与价值教育 | 第13-15页 |
2. 文化与传统文化 | 第15-16页 |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危机透视及成因分析 | 第16-31页 |
(一) 当代大学生价值危机透视 | 第16-20页 |
1. 价值主体:过分强调个人本位 | 第16-18页 |
2. 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不确定 | 第18页 |
3. 价值选择:过于务实,理想失落 | 第18-19页 |
4. 价值评价:立场模糊,缺乏标准 | 第19-20页 |
(二) 当代大学生价值危机的成因分析 | 第20-31页 |
1. 社会因素 | 第21-28页 |
2. 学校因素 | 第28-29页 |
3. 家庭因素 | 第29-31页 |
二、传统文化的大学生价值教育功用 | 第31-45页 |
(一)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31-35页 |
1. 天人合一 | 第31-32页 |
2. 贵和尚中 | 第32-33页 |
3. 求实务实 | 第33-34页 |
4. 刚健有为 | 第34-35页 |
(二) 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与价值 | 第35-40页 |
1. 传统文化的评价原则 | 第36-38页 |
2. 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 | 第38页 |
3.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 第38-40页 |
(三)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价值教育中的功用 | 第40-45页 |
1. 传统文化的核心教育功能是价值教育 | 第41-43页 |
2. 大学生价值教育应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准则 | 第43-45页 |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实施策略 | 第45-58页 |
(一) 社会的努力: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基础所在 | 第45-47页 |
1. 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 | 第45-46页 |
2. 建立健全网络监督机制,宣传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 第46-47页 |
(二) 学校的努力: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关键所在 | 第47-53页 |
1. 确立合理的价值教育目标,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价值品质 | 第47-48页 |
2. 树立传统文化的理性权威,加强价值教育内容的可信性 | 第48-49页 |
3. 营造价值教育的人文土壤,加强传统价值的熏陶与渗透 | 第49-50页 |
4. 调试大学生主体的价值文化冲突,关注生命个体 | 第50-51页 |
5. 注重价值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加强引导示范与价值辐射 | 第51-53页 |
(三) 家庭的努力: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支撑所在 | 第53-55页 |
1. 提高家长素质,保证教育成效 | 第53-54页 |
2. 借鉴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观理论,科学合理地实施家庭教育 | 第54-55页 |
(四) 大学生个人的努力: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动力所在 | 第55-58页 |
1. 端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第55-56页 |
2.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价值教育的主动性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