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上海绘画社团的多元关系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7页 |
(一) 题目缘起 | 第9-13页 |
1. 史料文献 | 第9-10页 |
2. 史论文献 | 第10页 |
3. 专著与硕博论文 | 第10-11页 |
4. 期刊文献 | 第11-13页 |
(二) 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 绘画社团 | 第13-14页 |
2. “关系”及“多元关系” | 第14-15页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二、上海绘画社团多元关系的构成脉系 | 第17-32页 |
(一) 十九世纪末的传统脉系 | 第17-20页 |
1. 晚清时期的文人雅集 | 第18页 |
2. 寓居上海的书画家集会 | 第18-19页 |
3. 商业性质画会的出现 | 第19-20页 |
(二)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左右的变革脉系 | 第20-24页 |
1. 社团主旨的转变 | 第20-21页 |
2. 社团主体的变革 | 第21-22页 |
3. 社团章程的具体化 | 第22-23页 |
4. 社团活动的变化 | 第23-24页 |
(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发展脉系 | 第24-29页 |
1. 西画社团的加入 | 第25-27页 |
2. 社团活动的丰富 | 第27页 |
3. 社团联合体的出现 | 第27-28页 |
4. 女性绘画团体的登台 | 第28-29页 |
(四)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的求存脉系 | 第29-32页 |
1. 抗战精神的坚持与表现 | 第29-30页 |
2. 战争中的艰难前行 | 第30-32页 |
三、上海绘画社团的多元关系 | 第32-69页 |
(一) 官民并存——社团间的组织关系 | 第32-42页 |
1. 官民社团共存的现象及成因 | 第33-35页 |
2. 官民共存的合作性 | 第35-39页 |
3. 官民社团的差异性 | 第39-41页 |
4. 官民共存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 分化合并——社团间的组合关系 | 第42-47页 |
1. 分化合并的现象及成因 | 第42-43页 |
2. 分化合并的组合性 | 第43-47页 |
3. 组合关系的影响 | 第47页 |
(三) 一人多会——社团间的成员关系 | 第47-54页 |
1. 一人多会的现象及成因 | 第48-51页 |
2. 一人多会的融通性 | 第51-53页 |
3. 一人多会的影响 | 第53-54页 |
(四) 多元发展——社团间的思想关系 | 第54-69页 |
1. 传统型绘画社团:保护国粹,坚持传统 | 第55-61页 |
2. 激进型绘画社团:传播西画,推介现代 | 第61-63页 |
3. 折中型绘画社团:西体中用,折中中西 | 第63-66页 |
4. 综合型绘画社团:中西并存,兼容并蓄 | 第66-67页 |
5. 多元共存、共同发展的思想关系及意义 | 第67-69页 |
四、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