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30页 |
·复合材料概述 | 第11-14页 |
·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 第11-12页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能 | 第12-13页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概述 | 第14-19页 |
·原位复合材料的定义 | 第14页 |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特点 | 第14页 |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8页 |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与展望 | 第18-19页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 第19-24页 |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 第19页 |
·PRMMC的组成 | 第19-20页 |
·PRMMC基体的选择 | 第20-21页 |
·PRMMC增强体的选择 | 第21-24页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第24-26页 |
·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优点 | 第24页 |
·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特点 | 第24页 |
·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 第24-25页 |
·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5-26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熔炼浇注设备 | 第32页 |
·预处理设备 | 第32页 |
·制样设备和力学性能检测设备 | 第32页 |
·显微分析设备 | 第32页 |
·实验原理 | 第32-35页 |
·实验过程 | 第35-38页 |
·(TiB_2+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35-36页 |
·(TiB_2+Al_3Ti)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36-38页 |
·工艺参数分析设计 | 第38-39页 |
·球磨时间 | 第38页 |
·压坯预紧实度 | 第38页 |
·反应加入物 | 第38页 |
·反应温度 | 第38-39页 |
·反应时间 | 第39页 |
·搅拌强度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热力学原理及转变动力学 | 第40-45页 |
·引言 | 第40页 |
·增强体形成热力学 | 第40-43页 |
·吉布斯函数判据 | 第40-41页 |
·增强体形成热力学 | 第41-43页 |
·增强体形成动力学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复合材料组织与增强机制分析 | 第45-65页 |
·(Al_2O_3+TiB_2)/ZL102的组织分析 | 第45-48页 |
·(Al_2O_3+TiB_2)/ZL102制备工艺参数分析 | 第48-51页 |
·反应加入物 | 第48页 |
·反应时间 | 第48-49页 |
·反应温度 | 第49-50页 |
·反应加入物的形态 | 第50页 |
·搅拌强度 | 第50-51页 |
·双相颗粒增强合金与单一颗粒增强合金的显微组织比较 | 第51-53页 |
·(Al_2O_3+TiB_2)/ZL102增强机制分析 | 第53-57页 |
·布氏硬度测试 | 第53-54页 |
·(Al_2O_3+TiB_2)/ZL102增强原理 | 第54-57页 |
·(TiB_2+Al_3Ti)/ZL102的组织分析 | 第57-59页 |
·(TiB_2+Al_3Ti)/ZL102制备工艺参数分析 | 第59-61页 |
·(TiB_2+Al_3Ti)/ZL102增强机制分析 | 第61-63页 |
·布氏硬度测试 | 第61页 |
·(TiB_2+Al_3Ti)/ZL102增强原理 | 第61-63页 |
·(Al_2O_3+TiB_2)/ZL102与(TiB_2+Al_3Ti)/ZL102的对比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综合分析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