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台水电站消能防冲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泄洪建筑物流场模拟的发展 | 第12-15页 |
·概述 | 第12-14页 |
·数值模拟的优势 | 第14-15页 |
·数值模拟的缺陷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紊流数值模拟理论简述 | 第17-30页 |
·紊流的基本方程 | 第17页 |
·紊流模型理论 | 第17-26页 |
·紊流数值模拟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时间平均紊流模型理论 | 第19-22页 |
·紊流模型边界条件 | 第22-24页 |
·自由水面模拟 | 第24-26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基本的离散方法 | 第26-27页 |
·离散格式选择 | 第27-28页 |
·压力-速度耦合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莲花台水电站消能防冲试验研究 | 第30-47页 |
·工程概况 | 第30-32页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32-33页 |
·模型比尺确定 | 第32页 |
·模型制作 | 第32页 |
·模型砂粒径确定 | 第32页 |
·试验仪器及布设 | 第32-33页 |
·原方案试验成果 | 第33-36页 |
·泄流能力 | 第33页 |
·水流流态及水面线 | 第33-34页 |
·底板压强及流速分布 | 第34-35页 |
·下游河道流态及冲於地形 | 第35-36页 |
·原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页 |
·泄洪闸及消能工体型优化 | 第36-40页 |
·宽尾墩联合消能工的应用概况 | 第36-37页 |
·泄洪闸布置形式 | 第37-38页 |
·消能工体型优化 | 第38-39页 |
·修改方案泄洪流态 | 第39-40页 |
·修改方案下游河道流态与冲刷 | 第40页 |
·推荐方案试验成果 | 第40-46页 |
·泄洪闸及消能工体型 | 第40-42页 |
·泄流能力 | 第42-43页 |
·泄洪流态 | 第43页 |
·泄洪闸压强及流速分布 | 第43-45页 |
·下游河道流态及冲刷 | 第45-46页 |
·推荐方案试验成果小结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挑流消能泄洪流场数值模拟 | 第47-64页 |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47-49页 |
·Fluent 软件概述 | 第47-48页 |
·Tecplot 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Fluent 软件求解步骤 | 第49-50页 |
·选定计算区域及划分网格 | 第50-51页 |
·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数值计算方法选择 | 第51页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2-58页 |
·泄流能力 | 第52页 |
·泄洪流态 | 第52-55页 |
·压强分布 | 第55-57页 |
·流速分布 | 第57-58页 |
·挑射水流水力计算 | 第58-62页 |
·水舌挑距计算 | 第58-60页 |
·冲坑深度估算 | 第60-61页 |
·算例及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宽尾墩联合消能工三维数值模拟 | 第64-85页 |
·概述 | 第64-66页 |
·数学模型 | 第66-68页 |
·控制方程 | 第66-67页 |
·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第68-69页 |
·计算区域 | 第68页 |
·网格划分 | 第68-69页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69-70页 |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70-80页 |
·闸室水流流态 | 第71-74页 |
·沿程压强分布 | 第74-78页 |
·流速分布 | 第78-80页 |
·消能率分析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