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本研究的相关文献 | 第10-15页 |
·慈善组织的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社会资本应用于组织层面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社会资本与慈善组织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 第17-23页 |
·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慈善组织概念界定 | 第17页 |
·社会资本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社会资本与慈善组织发展的逻辑关联性 | 第18-23页 |
·慈善组织是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的有效载体 | 第18-20页 |
·社会资本是慈善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 第20-23页 |
第3章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困境:缺失的社会资本 | 第23-39页 |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成效 | 第23-26页 |
·慈善组织发展迅速 | 第23-24页 |
·慈善组织作用发挥日益明显 | 第24-26页 |
·慈善组织管理渐趋规范 | 第26页 |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困境 | 第26-29页 |
·定位困境 | 第26-27页 |
·合法性困境 | 第27-28页 |
·公信力困境 | 第28页 |
·组织能力困境 | 第28-29页 |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慈善组织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29-32页 |
·制度规范的不足 | 第29-30页 |
·公民参与网络的短缺 | 第30-31页 |
·社会信任的流失 | 第31-32页 |
·慈善组织发展中典型案例分析 | 第32-39页 |
·树汇缴事件 | 第32-33页 |
·“壹基金”的身份之困 | 第33-34页 |
·郭美美事件 | 第34-35页 |
·上海慈善基金会的成功之道 | 第35-36页 |
·对四个案例的分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发掘与重构社会资本 | 第39-48页 |
·发展和完善规范社会资本,奠定慈善组织发展的制度基础 | 第39-42页 |
·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发展的法律规范 | 第40-41页 |
·挖掘慈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认同感 | 第41-42页 |
·建立开放多元的公民参与网络,形成多方参与推动慈善组织发展的合力 | 第42-44页 |
·拓宽慈善参与网络,形成慈善组织发展的“拥护群” | 第42-43页 |
·建立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 第43-44页 |
·重构信任社会资本,建立慈善组织发展的社会信任机制 | 第44-48页 |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从专业权威关系中凝聚信任社会资本 | 第45-46页 |
·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