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犯罪中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现状 | 第10-15页 |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沿革 | 第10-11页 |
·环境刑法起步阶段:1949 年-1979 年 | 第10页 |
·环境刑法发展阶段:1979 年-1997 年 | 第10-11页 |
·环境刑法不断完善阶段:1997 年-至今 | 第11页 |
·《刑法(修正案八)》有关环境立法相关解读 | 第11-12页 |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不足 | 第12-15页 |
·环境犯罪所侵害的客体不够准确 | 第12-13页 |
·环境罪名的相关内容夹杂在刑法其他章节 | 第13页 |
·未规定环境犯罪危险犯 | 第13-15页 |
2 环境犯罪危险犯概述 | 第15-20页 |
·行为犯、结果犯、危险犯的比较分析 | 第15-17页 |
·行为犯的界定 | 第15-16页 |
·结果犯的界定 | 第16页 |
·危险犯的界定 | 第16-17页 |
·环境犯罪与环境犯罪危险犯 | 第17-20页 |
·环境犯罪概念介绍 | 第17-19页 |
·国外学者有关环境犯罪概念的界定观点 | 第17-18页 |
·我国学者有关环境犯罪概念的界定观点 | 第18-19页 |
·环境犯罪危险犯 | 第19-20页 |
3 国外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刑事立法 | 第20-24页 |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0-21页 |
·德国立法研究 | 第20-21页 |
·日本立法研究 | 第21页 |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1-24页 |
4 设立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34页 |
·环境犯罪自身的特征决定危险犯的设立 | 第25-27页 |
·潜伏性与积累性 | 第25页 |
·难以恢复性和不可逆转性 | 第25-26页 |
·环境犯罪的间接性 | 第26-27页 |
·借鉴国外立法、司法实践经验 | 第27-28页 |
·“预防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 第28-30页 |
·环境犯中“预防原则”要求设立危险犯 | 第28-29页 |
·设立危险犯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 第29-30页 |
·环境刑法领域刑法理念的转变 | 第30-34页 |
·传统刑法价值理念与环境犯罪危险犯 | 第30-31页 |
·污染环境犯罪危险犯对传统刑法理念的冲击 | 第31-34页 |
5 我国设立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具体构想 | 第34-38页 |
·修改已有罪名的规定 | 第34-36页 |
·增加具体的危险犯罪名 | 第36-38页 |
·水体污染罪 | 第36页 |
·空气污染罪 | 第36-38页 |
6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