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导论第14-30页
 一、公共领域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第14-23页
  (一) 西方公共领域的论述谱系第15-18页
  (二) 中国公共领域的本土传统第18-21页
  (三) 公共领域研究现状第21-23页
 二、审美经验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第23-27页
  (一) 审美经验概念界定第23-26页
  (二) 审美经验研究现状第26-27页
 三、本文研究视角第27-30页
  (一) 公共领域的研究视域第27-28页
  (二) 公共领域的审美建构第28-30页
第一章 共在与分享: 审美公共领域的结构分析第30-52页
 一、公共领域: 结构化分析第31-35页
  (一) 公共领域的存在结构分析第31-33页
  (二) 公共领域的演变动力分析第33-35页
 二、审美公共领域: 结构与功能第35-40页
  (一) 审美公共领域的存在结构第35-37页
  (二) 审美公共领域的交往功能第37-40页
 三、审美交往: 公共空间与共通感第40-52页
  (一) 审美经验的公共性第41-44页
  (二) 审美经验的结构化第44-47页
  (三) 公共领域的审美交往第47-52页
第二章 分裂与共生: 古典公共领域的诞生与诗意存在第52-77页
 一、诸神狂欢与认识自己: 美在完善与德性之人第52-62页
  (一) 公共领域: 公私分明与平等博弈第52-55页
  (二) 审美经验: “以言行事”与“神人以和”第55-62页
 二、激情燃烧与理性进发: 百家争鸣与尽善尽美第62-75页
  (一) 公共领域: “天下为公”与“纵横裨阖”第62-67页
  (二) 审美经验: “化行俗美”与“礼乐以和”第67-75页
 三、小结第75-77页
第三章 拯救与逍遥: 中世公共领域的挫折与感性退缩第77-101页
 一、上帝之城与世俗幻象: 走向教堂的宗教审美追求第77-85页
  (一) 公共领域: 平等博弈与精神阪依第77-80页
  (二) 审美经验: “目击道存”与“旷野呼告”第80-85页
 二、汉唐盛世与三教合一: 进退自如的伦理审美境界第85-99页
  (一) 公共领域: 一统专制与个性消失第86-91页
  (二) 审美经验: 盛世“歌德”与“会心林水”第91-99页
 三、小结第99-101页
第四章 拒绝与回归: 近代公共领域的发展与情感祛魅第101-131页
 一、文艺复兴与市民社会的诞生: 启蒙与理性主宰下的情欲欢歌第102-114页
  (一) 公共领域: 私人的觉醒与理性的独立第102-106页
  (二) 审美经验: 沉重的肉身与人性的光辉第106-114页
 二、宋明理学与近代社会的曲折: 天理与人欲对抗中的人性悲鸣第114-129页
  (一) 公共领域: 文化的自信与主体的出现第115-123页
  (二) 审美经验: 雅俗的转向与情感的吟唱第123-129页
 三、小结第129-131页
第五章 异化与整合: 现代公共领域的转型与审美救赎第131-156页
 一、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 个性张扬与荒诞审美第131-144页
  (一) 公共领域: 理性的牢笼与单子的社会第131-134页
  (二) 审美经验: 存在的荒诞与感性的解放第134-144页
 二、国家与社会的合一: 主体缺失与社会审美第144-154页
  (一) 公共领域: “大公无私”与“化私为公”第144-149页
  (二) 审美经验: 审美政治化与经验伦理化第149-154页
 三、小结第154-156页
第六章 拟像与构境: 全球时代公共领域的重建与情感体验第156-179页
 一、全球化与本土化: 情感体验的自我与他者第156-166页
  (一) 公共领域: “八方共域”与“天下一家”第156-159页
  (二) 审美经验: “地球村”的审美与异国他乡的风情第159-166页
 二、虚拟的现实与现实的虚拟: 情感体验的替代与断裂第166-177页
  (一) 公共领域: 进退自由与虚实难辨第166-170页
  (二) 审美经验: 真实的幻觉与孤独的狂欢第170-177页
 三、小结第177-179页
结语 回归公共生活第179-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91-19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竖向振动分析
下一篇:多相氧化还原法制备Mn3O4及锂离子电池用超微粉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