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后勤服务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7页 |
·研究概述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后勤管理的涵义 | 第13-18页 |
·后勤管理的基本涵义 | 第13-14页 |
·企业集团后勤服务管理的特点 | 第14-16页 |
·企业后勤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 第16-18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2-27页 |
·企业战略理论 | 第22-24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24-27页 |
第2章 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后勤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各生产点基本情况 | 第27页 |
·人员情况 | 第27页 |
·财务状况 | 第27-28页 |
·管理模式 | 第28-30页 |
·职能定位 | 第28页 |
·组织结构 | 第28-29页 |
·管理方式 | 第29-30页 |
·管理体系 | 第30页 |
·管理模式评价 | 第30-31页 |
·职能定位 | 第30页 |
·组织结构 | 第30页 |
·管理方式 | 第30页 |
·管理体系 | 第30-31页 |
第3章 后勤服务管理模式调研分析与启示 | 第31-37页 |
·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行业内 | 第31-32页 |
·行业外 | 第32-33页 |
·调研分析 | 第33-35页 |
·职能定位 | 第33页 |
·组织结构 | 第33页 |
·管理方式 | 第33-35页 |
·管理体系 | 第35页 |
·启示及思路 | 第35-37页 |
·调研启示 | 第35页 |
·管理思路 | 第35-37页 |
第4章 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后勤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 第37-50页 |
·后勤服务管理的关键性技术研究 | 第37-41页 |
·确定企业集团后勤服务管理的使命 | 第37-38页 |
·企业后勤服务管理的战略目标 | 第38页 |
·全力培育卷烟工业企业后勤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 第38-39页 |
·科学选择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第39-41页 |
·价值链分析与整合 | 第41-43页 |
·分析 | 第41-42页 |
·整合 | 第42页 |
·改革 | 第42-43页 |
·全面实施后勤管理创新战略 | 第43-44页 |
·后勤管理思想的创新 | 第43页 |
·后勤管理组织的创新 | 第43-44页 |
·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44页 |
·构建湖南中烟后勤管理服务质量体系 | 第44-45页 |
·建立后勤管理服务质量体系 | 第45页 |
·建立流程管理 | 第45页 |
·加强后勤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 第45页 |
·构建湖南中烟后勤管理服务企业文化体系 | 第45-46页 |
·后勤服务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 第45-46页 |
·湖南中烟后勤服务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 | 第46页 |
·湖南中烟后勤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46页 |
·完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6-47页 |
·内部着手: 科学调整人员结构 | 第46页 |
·外部着手: 实行市场灵活配置 | 第46-47页 |
·培训为本: 建立全员终身教育制 | 第47页 |
·引入竞争: 允许人才合理流动 | 第47页 |
·建立后勤现代企业制度 | 第47-50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 第48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 第48-49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模式 | 第49-50页 |
第5章 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后勤服务管理模式设计 | 第50-60页 |
·湖南中烟后勤服务管理战略模式 | 第50-51页 |
·在组织结构上实施“建壳填瓤”模式 | 第50页 |
·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两权分离"模式 | 第50页 |
·在人力资源上实施“弹性管理”模式 | 第50-51页 |
·在管理手段上实施“信息化”模式 | 第51页 |
·在经营管理上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 | 第51页 |
·在实体管理上要实施“标准化”模式 | 第51页 |
·设计方案 | 第51-59页 |
·原则与目标 | 第51-52页 |
·职能定位设计 | 第52页 |
·管理方式设计 | 第52-55页 |
·组织结构设计 | 第55-59页 |
·管理体系设计 | 第59页 |
·管理模式对比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表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