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第一章 核酸切割试剂及碱基作为识别基团的研究进展 | 第7-40页 |
| 1.核酸切割试剂研究进展 | 第7-24页 |
| ·DNA的识别与结合 | 第7-13页 |
| ·寡聚核苷酸 | 第8页 |
| ·DNA结合蛋白质和多肽 | 第8-10页 |
| ·多肽核酸 | 第10-11页 |
| ·多聚酰胺 | 第11-12页 |
| ·大环多胺金属锌配合物 | 第12-13页 |
| ·切割系统 | 第13-24页 |
| ·以酯水解机理切割核酸的试剂 | 第14-15页 |
| ·RNA的水解切割系统 | 第15-16页 |
| ·DNA的水解切割系统 | 第16-24页 |
| ·以消除机理切割核酸的试剂 | 第24页 |
| ·展望 | 第24页 |
| 2.碱基作为超分子识别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 ·腺嘌呤和胸腺嘧啶 | 第26页 |
| ·胞嘧啶和鸟嘌呤 | 第26-27页 |
| ·鸟嘌呤和鸟嘌呤的相互作用 | 第27页 |
| ·金属与碱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7-28页 |
| ·碱基在聚合物和材料中的应用 | 第28页 |
| 3.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 第28-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 第二章 聚酰胺桥联大环多胺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40-57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聚酰胺类大环多胺的设计合成 | 第40-45页 |
| ·1,4,7,10-四氮杂十二烷的合成 | 第40-41页 |
| ·聚酰胺类大环多胺的设计合成 | 第41-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54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45-46页 |
| ·原料的合成 | 第46-48页 |
| ·聚酰胺类大环多胺缀和物的合成 | 第48-53页 |
| ·聚酰胺桥联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第三章 碱基桥联大环多胺的设计合成 | 第57-77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碱基类大环多胺的设计合成 | 第57-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75页 |
|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 ·原料的合成 | 第62-63页 |
| ·鸟嘌呤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 第63-66页 |
| ·腺嘌呤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 第66-69页 |
| ·尿嘧啶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 第69-72页 |
| ·胞嘧啶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 第72-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 第四章 碱基桥联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77-106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碱基类大环多胺对碱基的超分子识别作用 | 第77-91页 |
| ·紫外光谱法 | 第78-87页 |
| ·pH滴定曲线 | 第87-88页 |
| ·质谱分析 | 第88页 |
| ·核磁滴定曲线 | 第88-91页 |
| ·碱基类大环多胺对DNA的切割作用 | 第91-102页 |
| ·引言 | 第91-92页 |
| ·实验部分 | 第92-94页 |
| ·实验 | 第9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2页 |
| ·结论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