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1. 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理论起点 | 第12-18页 |
1.1 从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财务报告舞弊 | 第12-15页 |
1.2 对激励与控制的进一步分析 | 第15-18页 |
2. 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现状 | 第18-22页 |
2.1 激励水平和激励方式现状 | 第18-20页 |
2.2 激励权现状 | 第20-22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现状 | 第22-33页 |
3.1 内部控制 | 第22-27页 |
3.2 外部控制 | 第27-33页 |
4. 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激励优化 | 第33-36页 |
4.1 激励方式的优化 | 第33-35页 |
4.2 激励权的优化 | 第35-36页 |
5. 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控制优化 | 第36-42页 |
5.1 股权结构的优化 | 第36页 |
5.2 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36-39页 |
5.3 修改我国法律法规,完善对财务报告舞弊民事责任的规定 | 第39页 |
5.4 发展法务会计,造就新的反舞弊主体 | 第39-40页 |
5.5 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高执业质量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