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生物、生态学及其人工繁育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1 前言第7-10页
2 甘薯粉虱形态特征的研究第10-1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0-13页
   ·结果与分析第10-13页
3 甘薯粉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13-2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13-1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14-25页
  3.2.1 为害习性第14页
  3.2.2 越冬习性第14页
  3.2.3 年生活史第14页
  3.2.4 世代发育历期第14-16页
  3.2.5 世代存活状况第16-17页
  3.2.6 种群动态第17页
  3.2.7 成虫习性第17页
  3.2.8 产卵习性第17-18页
  3.2.9 孵化习性第18-19页
  3.2.10 若虫固定特性第19页
  3.2.11 若虫脱皮特性第19页
  3.2.12 羽化习性第19-20页
  3.2.13 交尾习性第20-21页
  3.2.14 生殖特性第21-23页
  3.2.15 趋光性第23页
  3.2.16 寄主植物上的垂直分布特性第23-25页
  3.2.17 寄主植物叶正、背面分布状况第25页
 3.3 小结第25-26页
4 甘薯粉虱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第26-42页
 4.1 湿度对甘薯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第26-30页
  4.1.1 材料与方法第26页
  4.1.2 结果与分析第26页
  4.1.2.1 甘薯粉虱成虫对湿度的选择性第26-27页
  4.1.2.2 湿度对甘薯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7页
  4.1.2.3 湿度对甘薯粉虱存活状况的影响第27页
  4.1.2.4 湿度对甘薯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第27-29页
  4.1.2.5 湿度对甘薯粉虱种群增长的影响第29-30页
  4.1.3 小结第30页
 4.2 光周期对甘薯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第30-34页
  4.2.1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4.2.2.1 光周期对甘薯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1-32页
  4.2.2.2 光周期对甘薯粉虱存活状况的影响第32页
  4.2.2.3 光周期对甘薯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第32-33页
  4.2.2.4 光周期对甘薯粉虱种群增长的影响第33页
  4.2.3 小结第33-34页
 4.3 温度对甘薯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第34-38页
  4.3.1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4.3.2 结果与分析第34页
  4.3.2.1 温度对甘薯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第34-36页
  4.3.2.2 低温贮存对甘薯粉虱卵孵化率的影响第36页
  4.3.2.3 低温贮存对甘薯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第36页
  4.3.3 小结第36-38页
 4.4 甘薯品种对甘薯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第38-40页
  4.4.1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4.4.2 结果与分析第38页
  4.4.2.1 甘薯品种对甘薯粉虱成虫栖息与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第38页
  4.4.2.2 甘薯品种对甘薯粉虱发育进度的影响第38-39页
  4.4.2.3 甘薯品种对甘薯粉虱存活状况的影响第39页
  4.4.2.4 甘薯品种对甘薯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第39-40页
  4.4.2.5 甘薯品种对甘薯粉虱种群增长的影响第40页
  4.4.3 小结第40页
 4.5 甘薯生育规对甘薯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第40-42页
  4.5.1 材料与方法第40页
  4.5.2 结果与分析第40页
  4.5.2.1 甘薯生育期对甘薯粉虱成虫栖息与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第40-41页
  4.5.2.2 甘薯生育期对甘薯粉虱发育进度的影响第41页
  4.5.2.3 甘薯生育期对甘薯粉虱存活状况的影响第41-42页
  4.5.2.4 甘薯生育期对甘薯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第42页
  4.5.2.5 甘薯生育期对甘薯粉虱种群增长的影响第42页
  4.5.3 小结(37)第42页
5 利用甘薯寄主人工繁育甘薯粉虱的技术第42-45页
 5.1 温室内甘薯寄主的栽培繁育技术第42-44页
 5.2 温室内甘薯粉虱的人工繁育技术第44-45页
6 讨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英文摘要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外银行监管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组织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