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进“新感觉” | 第7-13页 |
1.1 时代与艺术的需求 | 第7-9页 |
1.2 创办书店刊物,引进倡导新潮 | 第9-13页 |
1.2.1 第一线书店与《无轨列车》 | 第10-11页 |
1.2.2 水沫书店与《新文艺》 | 第11-12页 |
1.2.3 《现代》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艺术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 第13-35页 |
2.1 “现代”艺术的接受 | 第13-23页 |
2.1.1 重视感觉 | 第14-17页 |
2.1.2 运用精神分析学说 | 第17-20页 |
2.1.3 突破传统艺术模式 | 第20-23页 |
2.2 接受的变异与“回归” | 第23-35页 |
2.2.1 非“现代”主题 | 第23-26页 |
2.2.2 表现形式的变异 | 第26-31页 |
2.2.3 变异的原因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接受现代主义的规律及意义 | 第35-50页 |
3.1 新感觉派接受现代主义的规律 | 第35-38页 |
3.2 中国作家群体接受现代主义的特点 | 第38-44页 |
3.3 中国作家群体接受现代主义的历史启示 | 第44-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