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章:颠覆“否定”之后的可能——《呐喊》与《补天》的逻辑可能 | 第15-32页 |
第一节:虚妄:《补天》和《呐喊》的创作内蕴和前提 | 第15-24页 |
第二节:《补天》连接两次绝望与沉默的中介 | 第24-32页 |
第二章:结束与注解——作为历程的《奔月》、《铸剑》 | 第32-59页 |
第一节:《奔月》: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 | 第33-40页 |
第二节:《铸剑》——鲁迅内层生命的终结 | 第40-51页 |
第三节:怪异的复仇之歌:《铸剑》中的歌谣解读 | 第51-59页 |
第三章 展示生存——《故事新编》后五篇的创作与可能 | 第59-86页 |
第一节:“横站”——《故事新编》后五篇的解读起点 | 第60-69页 |
第二节:《采薇》、《出关》——“文士”的选择之路 | 第69-81页 |
第三节:《非攻》、《理水》以及《起死》的主题解读 | 第81-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