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唐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引言 | 第15-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本文的创新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22-25页 |
2 产业结构及其相关理论的综述 | 第25-43页 |
·产业结构 | 第25-32页 |
·产业和产业结构的内涵 | 第25-28页 |
·区域增长理论的缺陷与产业结构 | 第28-32页 |
·国外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评述 | 第32-39页 |
·产业划分理论评述 | 第32-35页 |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评述 | 第35-36页 |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评述 | 第36-38页 |
·发展经济学结构调整理论评述 | 第38-39页 |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评述 | 第39-43页 |
3 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3-62页 |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模式 | 第43-47页 |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 第43-45页 |
·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 | 第45-47页 |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 | 第47-51页 |
·日本战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 第47-49页 |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 | 第49-51页 |
·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 | 第51-55页 |
·韩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51-53页 |
·韩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 | 第53-55页 |
·国内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特点 | 第55-62页 |
·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及特点 | 第55-58页 |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及特点 | 第58-62页 |
4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62-70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62-66页 |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 第62-63页 |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 第63-64页 |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 第64-65页 |
·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 | 第65-66页 |
·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66-70页 |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67-68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68-70页 |
5 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的评判模型 | 第70-85页 |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综合评判 | 第70-80页 |
·产业结构合理性及其评判基准 | 第70-72页 |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判模型 | 第72-78页 |
·产业关联评判模型 | 第78-80页 |
·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评判 | 第80-85页 |
·传统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方法的回顾 | 第81-82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评判模型 | 第82-85页 |
6 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分析 | 第85-105页 |
·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第85-91页 |
·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85-89页 |
·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描述 | 第89-91页 |
·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实证分析 | 第91-105页 |
·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 第91-99页 |
·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 第99-105页 |
7 京津唐地区三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05-125页 |
·农业结构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05-111页 |
·第二产业结构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11-118页 |
·第三产业结构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18-125页 |
8 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 第125-143页 |
·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 第125-127页 |
·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 第127-131页 |
·京津唐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建议 | 第131-143页 |
·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第131-135页 |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第135-138页 |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第138-143页 |
9 结论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作者简历 | 第154-1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