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元素地球化学论文

辽河口潮滩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辽河口潮滩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潮滩环境研究进展第15-21页
     ·河口重金属主要来源第15-17页
     ·河口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和累积第17-18页
     ·河口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第18-19页
     ·河口沉积速率研究进展第19-20页
     ·辽河口景观变化研究第20-21页
   ·研究总体思路第21-25页
     ·研究目的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研究的总体框架第22-23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5-37页
   ·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征第25-26页
   ·气候第26页
   ·河口水文第26-28页
     ·径流第26-27页
     ·潮汐第27页
     ·河口盐度第27-28页
   ·潮滩地貌第28-30页
   ·区域地质第30-31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30页
     ·新构造运动第30-31页
     ·水文地质第31页
   ·第四纪地质第31-34页
   ·辽河口潮滩开发利用概况第34-37页
     ·辽河口潮滩开发历史第34-36页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建设概况第36-37页
第三章 潮滩沉积物粒度及沉积环境第37-46页
   ·采集样品与测试分析第37-38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38-41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38-40页
     ·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第40-41页
   ·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讨论第41-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辽河口区淤泥质沉积物来源探析第46-54页
   ·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第46-47页
     ·采样点的分布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7页
   ·常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47-49页
   ·辽河口沉积物来源分析第49-53页
     ·辽河口沉积物物源区确定第49-51页
     ·来源分析模型的建立及结果讨论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辽河口潮滩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54-74页
   ·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分析第54-57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第54-55页
     ·数据处理第55-56页
     ·元素含量数据分析第56-57页
   ·潮滩沉积物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第57-64页
     ·元素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第58-59页
     ·微量元素沿岸分布特征第59-62页
     ·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第62-64页
   ·微量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影响因素第64-73页
     ·表生元素组合特征的研究方法第64-66页
     ·研究区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特征研究第66-70页
     ·微量元素的组合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辽河口潮滩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历史研究第74-85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第74-76页
   ·研究区沉积速率研究第76-78页
   ·元素随深度变化趋势与来源探析第78-81页
     ·元素因子分析及来源探析第78-79页
     ·重金属Cd、Pb、Mn 随深度变化趋势第79-80页
     ·常量元素Fe_20_3、FeO、A1_20_3 随深度的变化第80-81页
   ·辽河口潮滩重金属污染历史探讨第81-83页
     ·地质累积指数法第81-82页
     ·辽河口潮滩重金属污染程度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辽河口潮滩重金属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第85-92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第85-86页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第85页
     ·测试结果的分析第85-86页
   ·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污染评价第86-91页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方法第86-87页
     ·具体参数的确定第87-88页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第88页
     ·辽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
下一篇: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区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充填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