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风成沉积物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东营凹陷孔一—沙四下沉积物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7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1-24页 |
·构造特征 | 第24-27页 |
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40页 |
·红色泥质岩粒度分析方法 | 第27-38页 |
·红色泥质岩粒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27-32页 |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32-38页 |
·研究中采用的常规测试手段 | 第38-40页 |
4 沉积物成因类型与特征 | 第40-82页 |
·水成沉积物 | 第40-53页 |
·水成沉积物成因类型识别标志 | 第40-46页 |
·水成沉积物类型 | 第46-53页 |
·风成沉积物 | 第53-81页 |
·风成砂岩的发现及依据 | 第54-61页 |
·风尘沉积研究 | 第61-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5 沉积物成因类型研究的地质意义 | 第82-94页 |
·石油地质意义 | 第82-91页 |
·水成沉积物的生储盖组合 | 第82-84页 |
·风成砂岩的储层特征 | 第84-85页 |
·不同成因类型泥质岩盖层性质的比较与分析 | 第85-91页 |
·风成沉积物的古气候学价值 | 第91-94页 |
·风成砂岩发现的古气候意义 | 第91-92页 |
·风尘沉积与始新世干旱带 | 第92-94页 |
6 结论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