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脊柱的解剖、运动和生长发育特点 | 第11-14页 |
·脊柱的解剖特点 | 第11-12页 |
·脊柱的运动 | 第12-13页 |
·脊柱的生长发育特点 | 第13-14页 |
·脊柱的测量工具以及脊柱矢状面曲度、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 第14-16页 |
·脊柱的测量工具 | 第14-15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 第15-16页 |
·影响脊柱矢状面曲度、活动度测量的因素 | 第16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正常参考范围 | 第16-18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正常参考范围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脊柱曲度和活动度正常参考值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体力活动水平与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关系 | 第18-20页 |
·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体力活动水平的评价 | 第18-19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和脊柱矢状面曲度、活动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 第19-20页 |
·体力活动水平与脊柱曲度和活动度的关系 | 第20页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0-27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研究对象的抽样和分组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测量指标和测量工具 | 第22-24页 |
·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数据处理统计 | 第26-27页 |
·数据的筛选 | 第26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7-36页 |
·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正常参考范围的研究结果 | 第27-32页 |
·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 第32-36页 |
·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 第32-34页 |
·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活动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 第34-36页 |
5 分析讨论 | 第36-44页 |
·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正常参考范围 | 第36-38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正常参考范围国内外研究结果 | 第36-37页 |
·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的正常参考范围 | 第37-38页 |
·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活动度的正常参考范围 | 第38页 |
·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 | 第38-44页 |
·脊柱矢状面曲度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和脊柱矢状面曲度、活动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 第38-40页 |
·有关脊柱节段性前凸或后凸不足和活动度异常的阳性率的探讨 | 第40-42页 |
·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典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活动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建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 病史调查问卷 | 第51-52页 |
附录B 中国体力活动调查表c(PAQ)(短问卷)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