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线热力性能监测软件开发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6-9页 |
·概论 | 第6页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展现状 | 第6-9页 |
·电站在线性能监测的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外电站性能监测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电站性能监测系统的应用概况 | 第10-12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13-34页 |
·联合循环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13-33页 |
·熵函数 | 第13-15页 |
·燃气轮机循环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15-23页 |
·余热锅炉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23-33页 |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联合循环在线性能监测软件开发 | 第34-49页 |
·前言 | 第34页 |
·基础软件的开发 | 第34-41页 |
·空气热力性质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燃气热力性质计算方法 | 第36-40页 |
·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联合循环在线热力性能监测软件的开发 | 第41-48页 |
·数据库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软件模块的组成 | 第44页 |
·在线性能监测软件各模块设计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监测系统性能验证 | 第49-54页 |
·监测系统精确性验证 | 第49-5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页 |
·监测系统实时性模拟验证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本文取得的成果 | 第54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