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2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11-20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灵活就业 | 第17-18页 |
·“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由来 | 第17页 |
·“灵活就业形式”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本文关于“灵活就业”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灵活就业群体 | 第18-20页 |
·灵活就业群体的分类 | 第18-19页 |
·灵活就业群体的规模 | 第19页 |
·灵活就业群体参保状况 | 第19-20页 |
3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 | 第20-31页 |
·政策的产生 | 第20-21页 |
·针对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 | 第20-21页 |
·普遍性的社会保险政策 | 第21页 |
·发展与充实阶段 | 第21-29页 |
·国家级法律法规 | 第22-24页 |
·地方规定 | 第24-29页 |
·三种理念与两个模式 | 第29-31页 |
·三种理念 | 第29-30页 |
·两个模式 | 第30-31页 |
4 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31-36页 |
·国外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 | 第31-35页 |
·美国 | 第31-32页 |
·荷兰 | 第32-33页 |
·法国 | 第33页 |
·德国 | 第33-34页 |
·日本 | 第34-35页 |
·国内外制度比较研究 | 第35-36页 |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是一项基本的国民权利 | 第35页 |
·参保人自愿参保与国家强制力推行相结合 | 第35-36页 |
·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模式 | 第36页 |
5 实证分析与现存问题研究 | 第36-44页 |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可及性分析 | 第36-39页 |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江苏省部分市县医疗保险扩面专题调研报告 | 第39-40页 |
·调研目标 | 第39页 |
·调研部分结果 | 第39-40页 |
·灵活就业群体医疗保险现状 | 第40页 |
·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 | 第40-42页 |
·两项研究的相同点 | 第40-42页 |
·不同之处 | 第42页 |
·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 第42-43页 |
·灵活就业与现有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矛盾 | 第43页 |
·法律法规极不完善 | 第43页 |
·各层次社会保障交叉过多 | 第43-44页 |
·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 | 第44页 |
6 完善制度的理念定位和政策建议 | 第44-51页 |
·完善制度须避免的几种倾向 | 第44-45页 |
·缓解制度压力为目的 | 第45页 |
·建立全国大一统的制度 | 第45页 |
·建立制度必须重视的几种理念 | 第45-47页 |
·政策取向应明确就业优先的原则 | 第45-46页 |
·对于灵活就业者的扶助应侧重于就业保障 | 第46页 |
·社会保障各层次的相对独立性和衔接的有效性 | 第46页 |
·把握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发展的关系 | 第46-47页 |
·具体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加快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 | 第48页 |
·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中低收入者 | 第48页 |
·建立面向个人办理的社会保险业务 | 第48-49页 |
·建立一生唯一的社会保险关系 | 第49页 |
·社会保险制度微观层面的改革 | 第49-51页 |
结论与不足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详细摘要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