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7-8页 |
·学术史回顾 | 第8-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 第15-19页 |
第2章 人学界说 | 第19-31页 |
·中西学术界关于人学定义的讨论 | 第19-21页 |
·丰富的中西人学资源及其特点 | 第21-29页 |
·关于人学的思考 | 第29-31页 |
第3章 春秋战国社会转型人学解读 | 第31-39页 |
·何谓社会转型 | 第31-33页 |
·断裂的二元社会——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形态的人学解读 | 第33-39页 |
第4章 春秋战国人学思想的发端——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与天人关系的重建 | 第39-47页 |
·殷周时期中国人学思想的萌芽 | 第39-41页 |
·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思想的形成是春秋战国人文精神的发端 | 第41-47页 |
第5章 春秋战国多元化人学思想的形成——社会失范与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 第47-65页 |
·社会控制危机,社会关系规范处于新旧交替状态是春秋战国多元化人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 第47-48页 |
·社会阶层分化,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是春秋战国多元化人学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 第48-53页 |
·多元化人学思想的形成 | 第53-65页 |
第6章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高峰——春秋战国时期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双重统一 | 第65-77页 |
·春秋战国时期人文精神的闪光——人本思想 | 第65-68页 |
·春秋战国以民为本思想的形成 | 第68-73页 |
·春秋战国民本思想的独显 | 第73-77页 |
第7章 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的形成——文化繁荣和政治变革与人学思想的传播 | 第77-83页 |
·春秋战国的文化传播与人学思想的发展 | 第77-80页 |
·学术与政治之间——政治变革的需求是人学思想的勃兴的催化因素 | 第80-83页 |
第8章 社会转型代价论与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的影响 | 第83-91页 |
·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代价 | 第83-85页 |
·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的影响 | 第85-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