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静脉远红外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手背静脉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手背静脉骨架特征提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手背静脉识别理论依据及实验方法 | 第13-19页 |
·远红外图像的优点 | 第13-14页 |
·远红外图像成像原理 | 第14-15页 |
·手背静脉识别的理论依据与特性 | 第15-16页 |
·生物特征识别的特性 | 第15页 |
·手背静脉识别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手背静脉骨架特征提取框架 | 第16页 |
·本文实验方法介绍 | 第16-18页 |
·实验仪器介绍 | 第16-17页 |
·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原理 | 第19-26页 |
·二值数学形态学 | 第19-21页 |
·数学形态学中常用的集合论概念 | 第19-20页 |
·二值形态学膨胀和腐蚀运算 | 第20页 |
·二值形态学开运算和闭运算 | 第20-21页 |
·灰度数学形态学 | 第21-22页 |
·灰度膨胀和腐蚀 | 第22页 |
·灰度开运算和闭运算 | 第22页 |
·分水岭变换理论 | 第22-25页 |
·基本定义 | 第23-24页 |
·分水岭算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曲波变换理论 | 第26-32页 |
·小波变换 | 第26页 |
·脊波变换 | 第26-28页 |
·连续脊波变换 | 第27页 |
·单尺度脊波 | 第27-28页 |
·多尺度脊波 | 第28页 |
·曲波变换 | 第28-30页 |
·曲波变换的构建 | 第28-29页 |
·曲波变换的实现 | 第29-30页 |
·曲波变换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曲波去噪的阈值规则 | 第30-31页 |
·阈值的确定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手背静脉图像的预处理 | 第32-44页 |
·手背静脉图像ROI 提取 | 第32-37页 |
·相关理论 | 第32-34页 |
·本文提出的ROI 定位算法 | 第34-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手背静脉图像去噪 | 第37-43页 |
·中值滤波去噪 | 第37-38页 |
·自适应小波去噪 | 第38-41页 |
·自适应曲波去噪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比较 | 第42-43页 |
·静脉图像均值方差归一化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手背静脉图像的骨架特征提取 | 第44-55页 |
·分割细化算法 | 第44-45页 |
·沉浸分水岭算法 | 第45-47页 |
·形态学滤波分水岭算法 | 第47页 |
·小波变换分水岭算法 | 第47-49页 |
·本文提出的算法 | 第49-5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本文研究总结 | 第55-56页 |
·课题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本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