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7-19页 |
| ·红曲霉的分类和亚种 | 第7-8页 |
| ·红曲霉的生长和生长状态 | 第8页 |
| ·电镜下红曲霉的形态 | 第8-9页 |
| ·红曲霉生活史 | 第9页 |
| ·红曲霉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 第9-12页 |
| ·橘霉素(citrinin) | 第9-10页 |
| ·红曲色素 | 第10-11页 |
| ·莫纳可林K(monacolin-K) | 第11-12页 |
| ·麦角固醇(ergosterol) | 第12页 |
| ·酶类 | 第12页 |
| ·抑菌物质 | 第12页 |
| ·红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麦角固醇(ergosterol) | 第12-18页 |
| ·麦角固醇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 ·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3页 |
| ·麦角固醇的含量测定 | 第13-14页 |
| ·麦角固醇提纯和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 ·产麦角固醇菌株的发酵条件探讨 | 第15-17页 |
| ·麦角固醇工业生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麦角固醇的市场前景 | 第18页 |
|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19-54页 |
| ·麦角固醇高产菌株筛选 | 第19-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 ·麦角固醇测定方法比较 | 第27-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30-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 ·培养基单因子优化 | 第36-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 ·正交试验 | 第46-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最优回归设计法确定优化培养基配方 | 第48-54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讨论 | 第54-58页 |
| ·筛选高产麦角固醇的菌株 | 第54页 |
| ·对不同液体种子培养基造成麦角固醇产量峰值不同的讨论 | 第54-55页 |
| ·对不同测定方法的讨论 | 第55页 |
| ·对不同培养条件的优化讨论 | 第55-56页 |
| ·对不同的培养基因子优化的讨论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