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美术考古论文--石窟寺论文

空谷禅意·绝崖梵音--中国西北地区石窟寺建筑空间形态初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课题的提出第10页
   ·课题的研究对象及范畴第10-13页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3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3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4页
   ·论文解题第14-15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框架第15-16页
2 石窟寺建筑起源及其中国化演进第16-24页
   ·佛教石窟寺建筑的起源第16-17页
   ·石窟寺建筑中国化的历史演进第17-18页
   ·佛教文化对石窟寺建筑形态的影响第18-22页
     ·佛教不同宗派与石窟寺选址布局的关系第18-20页
     ·佛教空间环境的认知观对石窟寺建筑的影响第20-22页
   ·小结第22-24页
3 中国西北地区石窟寺建筑类型分类研究第24-46页
   ·地域环境下石窟寺建筑类型及特点第25-30页
     ·古代西域地区——石窟寺萌芽第25-27页
     ·河西走廊、陇山东西地区——石窟寺大量开凿第27-29页
     ·延安地区、关中盆地——石窟寺完全中国化第29页
     ·六盘山山脉地区——石窟寺特征独树一帜第29-30页
   ·西北地区石窟寺地质地貌类型及特征分析第30-34页
     ·石窟寺依存的三种地貌及特点第30-31页
     ·石窟寺选址类型及特征第31-33页
     ·石窟寺开凿的岩石基础及其性能第33-34页
   ·西北地区石窟寺的开凿年代及现状分析第34-38页
     ·开凿石窟寺的历史阶段及特点第34-36页
     ·石窟寺保护状况及现状类型分析第36-38页
   ·西北地区石窟寺建筑功能空间类型探析第38-44页
   ·小结第44-46页
4 中国西北地区石窟寺空间形态及营造手法研究第46-78页
   ·石窟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形态研究第46-52页
     ·石窟寺空间形式格——因借第46-50页
     ·石窟寺外部环境空间结构剖析第50-52页
   ·石窟寺整体空间形态的图式生成及建筑型制的完善第52-57页
     ·群体立面形态的图式生成第52-56页
     ·建筑形制的完善——垂直走向水平、异域逐渐汉化第56-57页
   ·石窟寺礼制实现的不完全及其内在秩序建立的独特手法第57-59页
     ·传统佛教建筑表现出等级森严的礼制秩序第57-58页
     ·石窟寺内在膜拜秩序建立的独特手法第58-59页
   ·石窟典型内部空间中蕴含的视觉设计原理第59-64页
     ·写仿汉地木构佛寺的佛殿窟视线设计原理第60-61页
     ·大像窟中蕴含的视觉设计原理第61-64页
   ·地域环境下西北地区石窟寺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分析第64-68页
     ·西北地区石窟寺建筑空间形态对传统地方建筑的模仿第64-66页
     ·影响石窟寺空间形态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因素第66-68页
   ·石窟寺建筑空间形态手法图解分析第68-74页
     ·石窟寺建筑的“四维空间”属性第68-69页
     ·特定空间的限定第69-70页
     ·礼拜空间的类型第70-71页
     ·空间的精神气质第71-72页
     ·群体空间“三观”第72-73页
     ·有机有序的线性空间第73-74页
   ·石窟寺室内明暗环境对比分析第74-77页
     ·自然光对洞窟内部空间的影响第74-76页
     ·“暗”手法在石窟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第76-77页
   ·小结第77-78页
5 当代西北地区石窟寺的利用价值初探第78-88页
   ·石窟寺遗存在建筑学研究领域的价值体现第78-80页
     ·在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石窟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78-79页
     ·石窟寺作为特殊生土建筑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第79-80页
   ·石窟寺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影响第80-86页
     ·现代展示类建筑设计对石窟自然采光手法的模仿第80-82页
     ·有机无序的立面形态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启示作用第82-83页
     ·实例分析——石窟寺营造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体现第83-86页
   ·小结第86-88页
6 结语第88-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附录一:图表目录第96-100页
附录二: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研究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表现与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