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绪 论 | 第8-21页 |
| ·生物质分类及其组成结构 | 第9-10页 |
| ·生物质分类 | 第9页 |
| ·生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第9-10页 |
| ·生物质热解概念及机理 | 第10-12页 |
| ·生物质热解的概念 | 第10页 |
| ·生物质热解的机理 | 第10-12页 |
| ·生物质热解研究 | 第12-18页 |
| ·热解温度 | 第12-13页 |
| ·原料特性 | 第13-14页 |
| ·催化剂 | 第14-16页 |
| ·热解压力 | 第16页 |
| ·升温速率 | 第16-17页 |
| ·其它条件 | 第17-18页 |
| ·生物质与煤混合共热解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的实验设计 | 第19-2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 ·实验试剂及常用设备 | 第21-22页 |
|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 ·常用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热失重分析(TG) | 第22页 |
| ·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 | 第22-23页 |
| ·元素分析(ultimate analysis) | 第23页 |
| ·组成分析 | 第23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结果 | 第24-26页 |
| 第3章 四种木质类生物质热解研究 | 第26-37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条件 | 第26页 |
| ·四种木质类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失重分析 | 第26-31页 |
|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 | 第31-36页 |
| ·升温速率对热解活化能的影响 | 第31页 |
| ·活化能E 与指前因子A 的关系 | 第31-33页 |
| ·升温速率对最大失重速率的影响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木质类生物质催化热解研究 | 第37-53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催化剂和生物质原料的制备 | 第37-39页 |
|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39-40页 |
| ·生物质催化热解结果 | 第40-51页 |
| ·生物质催化热解的TG 和DTG 曲线分析 | 第40-44页 |
| ·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活化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温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催化剂对生物质失重速率的影响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木质类生物质与煤混合共热解研究 | 第53-66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煤样与生物质样的制备 | 第53页 |
| ·动力学计算结果 | 第53-55页 |
| ·生物质与煤混合共热解结果 | 第55-65页 |
| ·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的TG 和DTG 曲线 | 第55-57页 |
| ·生物质与煤混合共热解的TG 和DTG 曲线 | 第57-60页 |
| ·生物质与不同煤混合共热解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 第60-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