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接口的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常用无线通信技术 | 第10-14页 |
| ·蓝牙技术(Blue tooth) | 第10-12页 |
| ·红外通信技术(IrDA) | 第12-13页 |
| ·802.n 系列 | 第13-14页 |
| ·GPRS 数据通信技术 | 第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4-15页 |
| ·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设计方案 | 第16-27页 |
| ·系统方案 | 第16-18页 |
| ·模块系统结构 | 第18-26页 |
| ·USB 接口 | 第18-20页 |
| ·固件和协议处理 | 第20页 |
| ·无线收发 | 第20-24页 |
| ·无线收发芯片的选用原则 | 第20-21页 |
| ·CC1100 简介 | 第21-22页 |
| ·模块通信链路预算 | 第22-24页 |
| ·天线 | 第24页 |
| ·模块数据收发流程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USB 协议分析和固件设计 | 第27-48页 |
| ·USB 协议总览 | 第27页 |
| ·USB 接口的物理层规范 | 第27-28页 |
| ·USB 的总线结构 | 第28-29页 |
| ·USB 逻辑连接与管线 | 第29-30页 |
| ·USB 通信协议分析 | 第30-38页 |
| ·数据域的格式 | 第31-32页 |
| ·封包格式 | 第32-33页 |
| ·令牌(Token)包 | 第32-33页 |
| ·数据(Data)封包 | 第33页 |
| ·握手信号(Handshake)封包 | 第33页 |
| ·SOF(Start Of Frame) 封包 | 第33页 |
| ·数据事务格式 | 第33-38页 |
| ·控制传输 | 第34-35页 |
| ·同步传输 | 第35-36页 |
| ·批量传输 | 第36-37页 |
| ·中断传输 | 第37-38页 |
| ·输出/输入请求封包(IRP) | 第38页 |
| ·USB 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 ·模块固件程序设计 | 第39-47页 |
| ·固件功能 | 第39页 |
| ·固件结构 | 第39-47页 |
| ·硬件抽像层 | 第40页 |
| ·D12 命令接口 | 第40-41页 |
| ·中断服务程序 | 第41-42页 |
| ·主循环 | 第42-43页 |
| ·协议层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无线收发电路设计 | 第48-61页 |
| ·BALUN 与阻抗匹配 | 第48-55页 |
| ·BALUN 基础 | 第48-49页 |
| ·阻抗匹配 | 第49-52页 |
| ·BALUN 与阻抗匹配设计 | 第52-55页 |
| ·单端滤波器设计 | 第55-57页 |
| ·PI 型滤波器 | 第55-56页 |
| ·T 型滤波器 | 第56-57页 |
| ·射频前端原理图及仿真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模块天线选择 | 第61-69页 |
| ·天线基本特性分析 | 第61-67页 |
| ·极化 | 第61-62页 |
| ·方向性 | 第62-63页 |
| ·增益 | 第63-64页 |
| ·辐射电阻 | 第64-66页 |
| ·品质因数 | 第66-67页 |
| ·天线物理结构比较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制版与调试 | 第69-76页 |
| ·制版 | 第69-72页 |
| ·元件布局 | 第69-70页 |
| ·布线 | 第70页 |
| ·接地和去耦 | 第70-71页 |
| ·元件选取 | 第71-72页 |
| ·调试 | 第72-74页 |
| ·硬件调试 | 第72-73页 |
| ·软件及协议调试 | 第73-74页 |
| ·现象1 | 第73-74页 |
| ·现象2 | 第74页 |
| ·现象3 | 第74页 |
| ·功能测试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本文总结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 附录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