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发病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候学的调查及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39页 |
| 综述一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 | 第8-16页 |
| 1. 古代文献述要 | 第8-9页 |
| 2. 痛经病因病机 | 第9-10页 |
|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 4. 痛经中西医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 5. 辨证分型 | 第12-13页 |
| 6. 讨论 | 第13-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 综述二 西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 第16-39页 |
|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流行病学 | 第16-22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 | 第16-17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 | 第17-22页 |
| 2. 子宫腺肌病流行病学 | 第22-23页 |
| ·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 | 第22页 |
| ·子宫腺肌病发病因素 | 第22-23页 |
| 3. 原发性痛经流行病学 | 第23-25页 |
|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 | 第23页 |
| ·原发性痛经的的危险因素 | 第23-25页 |
|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 第25-30页 |
| ·临床诊断 | 第26页 |
| ·体征 | 第26-27页 |
| ·辅助检查 | 第27-29页 |
| ·鉴别诊断 | 第29-30页 |
| ·临床分期 | 第30页 |
| 5.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 第30-32页 |
| ·病史 | 第30页 |
| ·临床诊断 | 第30页 |
| ·体征 | 第30页 |
| ·辅助检查 | 第30-32页 |
| 6.讨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调查 | 第39-67页 |
| 前言 | 第39-40页 |
| 诊断标准 | 第40-43页 |
| 临床资料 | 第43-44页 |
| 结果 | 第44-61页 |
| 讨论 | 第61-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