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双螺杆捏合盘混炼段混合性能与接枝反应挤出关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0页 |
·双螺杆挤出机概述 | 第19-21页 |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 | 第19-20页 |
·双螺杆挤出机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接枝反应挤出技术 | 第21-25页 |
·简介 | 第21-22页 |
·接枝反应挤出对设备的要求 | 第22页 |
·接枝反应挤出的发展 | 第22-25页 |
·双螺杆挤出模拟研究的进展 | 第25-27页 |
·双螺杆挤出过程流场分析 | 第25-26页 |
·接枝反应挤出过程流场分析 | 第26-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混合理论 | 第30-43页 |
·混合机理 | 第30-32页 |
·混合分类 | 第30-31页 |
·非分散混合 | 第31-32页 |
·分散混合 | 第32页 |
·应变分布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 第32-35页 |
·应变分布函数 | 第33页 |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 第33-35页 |
·流场中高分子共混物分散相的形态变化 | 第35-43页 |
·牛顿体系中液滴的变形与破碎 | 第35-39页 |
·毛细管不稳定性 | 第39-40页 |
·粘弹性体系中液滴的变形与破碎 | 第40页 |
·液滴的聚集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聚乙烯熔融接枝反应 | 第43-49页 |
·P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机理 | 第43-44页 |
·P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动力学 | 第44-46页 |
·接枝产物的纯化 | 第46-47页 |
·接枝产物的测定与表征 | 第47-49页 |
·化学滴定法 | 第47页 |
·红外光谱分析法 | 第47-48页 |
·其他方法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中捏合盘混炼段流场分析 | 第49-71页 |
·数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9-55页 |
·数学模型 | 第49-51页 |
·几何模型 | 第51-53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3-55页 |
·边界条件 | 第5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69页 |
·压力场 | 第57-61页 |
·速度场 | 第61-67页 |
·剪切应力场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捏合盘混炼段的混合性能分析 | 第71-90页 |
·数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71-73页 |
·数学模型 | 第71-72页 |
·几何模型 | 第72-73页 |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73页 |
·螺杆元件的混合性能分析 | 第73-83页 |
·停留时间分布 | 第74-76页 |
·最大剪切速率分布 | 第76-80页 |
·应变分布 | 第80-83页 |
·分散相液滴的变形与破碎分析 | 第83-88页 |
·计算准则 | 第83-85页 |
·LDPE/MAH体系的分散相形态变化 | 第85页 |
·ABS/PC体系的分散相粒径变化 | 第85-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接枝反应挤出模拟 | 第90-98页 |
·接枝反应动力学 | 第90页 |
·微粒反应挤出模型 | 第90-93页 |
·接枝反应挤出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93-96页 |
·MAH初始粒径的影响 | 第93页 |
·界面层厚度的影响 | 第93-94页 |
·不同捏合盘混炼段的影响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七章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案 | 第98-103页 |
·实验设备 | 第98-100页 |
·实验方案 | 第100-101页 |
·接枝反应挤出 | 第100页 |
·填充度测定 | 第100-101页 |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 | 第101页 |
·不相容体系共混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八章 反应挤出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03-111页 |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103-104页 |
·实验设备 | 第103-104页 |
·实验原料 | 第104页 |
·熔融接枝反应 | 第104页 |
·接枝产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104-106页 |
·接枝产物的纯化 | 第104-105页 |
·接枝产物的红外表征 | 第105页 |
·接枝率的测定 | 第105-106页 |
·接枝产物的流动性能测定 | 第10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0页 |
·接枝产物的鉴定 | 第106-107页 |
·捏合盘混炼段元件对沿程接枝率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捏合盘混炼段元件对挤出产物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九章 混合性能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11-127页 |
·填充度实验 | 第111-117页 |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111页 |
·实验步骤 | 第111-11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7页 |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 | 第117-121页 |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117页 |
·实验步骤 | 第117-11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1页 |
·不相容体系共混实验 | 第121-125页 |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121-122页 |
·实验步骤 | 第12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127-130页 |
·主要结论 | 第127-128页 |
·本研究的创新及主要贡献 | 第128页 |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