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热”--制度和集体行为视角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2页 |
·新生的制度与中国社会发展 | 第12-14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概述 | 第12-13页 |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 | 第13-14页 |
·研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意义 | 第14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热”与“本土化”的理论诉求 | 第14-17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热”的内涵 | 第14-16页 |
·“本土化”社会学的理论诉求 | 第16-17页 |
·研究程序 | 第17-19页 |
·研究理路 | 第17-18页 |
·研究设计 | 第18-19页 |
·理论模型:“讲故事” | 第19-20页 |
·论文架构及理论成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证调查的设计、实施 | 第22-26页 |
·实证调查设计 | 第22-24页 |
·调查理论 | 第22页 |
·调查方法 | 第22-24页 |
·实证调查的实施 | 第24-25页 |
·实证调查的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社会——制度”的调查结果与理论论证 | 第26-37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与科举 | 第26-28页 |
·科举制度“热” | 第26-27页 |
·科举制度与官本位思想 | 第27页 |
·科举、官本位思想、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 | 第27-28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所处的社会环境 | 第28-32页 |
·“双轨制”保障制度 | 第28-29页 |
·两种迥异的生存场域 | 第29-31页 |
·中国社会权力认知 | 第31-32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三个“正态分布”特征 | 第32-37页 |
·考试门槛 | 第32-33页 |
·考试意愿 | 第33-34页 |
·考试成绩 | 第34-35页 |
·对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社会——集体行为”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 | 第37-45页 |
·参考行为及其特征 | 第37-38页 |
·集体行为 | 第37页 |
·调查中反映的参考集体行为特征 | 第37-38页 |
·“过程分化”理论角度分析参考行为 | 第38页 |
·关于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微观交流机制 | 第38-40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热”与中国人口结构 | 第40-42页 |
·会导致其它危害性集体行为吗?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制度——集体行为”的整体性理论 | 第45-50页 |
·“制度内卷化”理论 | 第45-47页 |
·超越时空的行为模式和权力分配模式 | 第45页 |
·科举制度的“内卷化” | 第45-46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内卷化” | 第46-47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与当前的官僚权力政治形态 | 第47-50页 |
·科举与中国古代的官僚权力政治 | 第47-48页 |
·科举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合法性 | 第48-49页 |
·公务员录用考试“热”和中国政治发展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