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目录 | 第1-8页 |
| 图目录 | 第8-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主要贡献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IPv6技术概述 | 第16-24页 |
| ·IPv6地址空间 | 第16-17页 |
| ·IPv6全局单播地址分配现状 | 第17-19页 |
| ·IPv6数据包结构 | 第19-20页 |
| ·ICMPv6概述 | 第20-22页 |
| ·ISATAP隧道技术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IPv6互联网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24-36页 |
| ·基于MPBGP的IPv6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24-33页 |
| ·BGP协议概述 | 第24-28页 |
| ·MPBGP路由协议概述 | 第28-29页 |
| ·基于MPBGP协议的IPv6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29-30页 |
| ·完整性分析与子数据源的选择 | 第30-32页 |
| ·BGP(MPBGP)相关数据的采集 | 第32-33页 |
| ·基于traceroute6的IPv6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33-34页 |
| ·traceroute原理 | 第33-34页 |
| ·基于traceroute6的IPv6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34页 |
| ·基于whois的IPv6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34-36页 |
| ·whois概述 | 第34页 |
| ·基于whois的IPv6域间拓扑发现技术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IPv6互联网域间网络拓扑发现关键算法研究 | 第36-47页 |
| ·基于MRT文件的域间拓扑信息提取算法 | 第36-39页 |
| ·MRT格式文件结构简介 | 第36-37页 |
| ·基于MRT文件的IPv6域间拓扑信息提取算法描述 | 第37-39页 |
| ·MOAS现象的分析和处理 | 第39页 |
| ·基于traceroute6源路由的域间拓扑可信性验证算法——ATDCV_TSR算法 | 第39-47页 |
| ·IPv6源路由简介 | 第40-42页 |
| ·traceroute6源路由算法步骤 | 第42页 |
| ·ATDCV_TSR算法设计思想 | 第42-43页 |
| ·IPv6自治域内路由器的发现 | 第43-44页 |
| ·ATDCV_TSR算法步骤 | 第44-45页 |
| ·ATDCV_TSR算法的改进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IPv6域间网络拓扑发现模型的设计 | 第47-50页 |
| ·IPv6域间拓扑发现需求分析 | 第47页 |
| ·三种域间拓扑发现技术的比较 | 第47-48页 |
| ·IPv6域间网络拓扑发现模型的设计 | 第48-50页 |
| ·模型架构设计 | 第48-49页 |
| ·模块逻辑关系设计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IPv6互联网域间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的实现 | 第50-61页 |
| ·开发环境与平台 | 第50页 |
| ·IPv6互联网的接入 | 第50-51页 |
| ·基于PERL的MPBGP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的实现 | 第51-54页 |
| ·总体思路 | 第51-52页 |
| ·模块处理流程 | 第52-53页 |
| ·实现结果 | 第53-54页 |
| ·基于winpcap的可信性验证模块的实现 | 第54-56页 |
| ·实现流程 | 第54-55页 |
| ·数据包的构造 | 第55-56页 |
| ·可信性验证实例 | 第56页 |
| ·基于whois-proxy库的域间拓扑发现模块的实现 | 第56-58页 |
| ·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6-57页 |
| ·实现流程 | 第57-58页 |
| ·基于NetGeo库的自治域地理信息获取模块的实现 | 第58页 |
| ·NetGeo库简介 | 第58页 |
| ·实现 | 第58页 |
| ·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 一、全文总结 | 第61页 |
| 二、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A 数据库表的设计 | 第65-68页 |
| 附录B 自治域号码与RIR隶属关系一览表 | 第68-69页 |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