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4页
   ·教师之师生互动风格第12-18页
     ·概念界定第12-13页
     ·教师之师生互动风格的模式第13-15页
     ·教师师生互动风格的测量第15-16页
     ·教师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第16-17页
     ·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成人依恋第18-24页
     ·依恋理论的发展第18-19页
     ·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内部工作模型第19-21页
     ·成人依恋内涵及类型第21-22页
     ·成人依恋的测量第22-24页
3 理论构想与研究设计第24-35页
   ·教师成人依恋、师生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第24-32页
     ·教师成人依恋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第24-27页
     ·教师关于师生关系的预期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第27-30页
     ·教师成人依恋与师生关系预期的关系第30-31页
     ·教师成人依恋、师生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模型第31-32页
   ·研究设计第32-35页
4 工具和测量第35-47页
   ·问卷的编制第35-39页
     ·资料收集方法第35页
     ·项目设计第35-36页
     ·预测与选题第36-39页
     ·正式问卷的形式与内容第39页
   ·正式施测及测量工具的检验第39-47页
     ·取样和测量程序第39-41页
     ·测量工具的检验第41-47页
5 结果分析第47-58页
   ·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和互动风格相互关系的路径分析第47-54页
     ·成人依恋两维度对师生互动风格两维度的影响第47-48页
     ·教师师生关系预期两维度对师生互动风格两维度的影响第48-49页
     ·教师成人依恋两维度对师生关系预期两维度的影响第49-50页
     ·中介效应检验第50-52页
     ·六个变量的通径模型及检验第52-54页
   ·教师互动风格分组比较第54-58页
     ·性别、教龄、学历、科别和婚姻第54-56页
     ·学校与城市第56-58页
6 讨论第58-71页
   ·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第58-61页
     ·《教师风格问卷》的信度、效度第58-59页
     ·《我的学生》信度、效度第59-60页
     ·关于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的选用第60-61页
   ·教师之成人依恋、师生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第61-67页
     ·教师之成人依恋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第61-62页
     ·教师之师生关系预期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第62-63页
     ·教师之成人依恋对其师生关系预期的影响第63-65页
     ·教师成人依恋、师生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第65-67页
     ·关于教师之成人依恋和师生关系预期对其师生互动风格影响的路径模型第67页
   ·关于人口统计变量对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第67-71页
     ·个人因素与师生互动风格第68-69页
     ·学校因素和师生互动风格第69-71页
7 结论和建议第71-75页
   ·主要结论第71-73页
   ·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第81-89页
后记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读中国当代油画意象特征
下一篇:水轮机调速油系统状态监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