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 | 第11页 |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 第11-12页 |
·学案导学模式理论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的需要 | 第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2-13页 |
·实验法 | 第13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3-14页 |
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 第14-27页 |
·教学模式 | 第14-17页 |
·模式的含义 | 第14页 |
·教学模式的定义 | 第14-17页 |
·学案 | 第17-22页 |
·学案的不同的解释 | 第17-19页 |
·学案的特点 | 第19-20页 |
·教案和学案的区别与联系 | 第20-22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第22-27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定义 | 第22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五要素 | 第22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人体内物质运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27-53页 |
·国内外中学生物学教学模式 | 第27-29页 |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生物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 第29-30页 |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 第29页 |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 | 第29-30页 |
·重在学习过程,多用发展性评价 | 第30页 |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 | 第30页 |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学案的编写 | 第30-35页 |
·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编制程序 | 第31-33页 |
·编写原则 | 第33-35页 |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学案 | 第35-45页 |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案 | 第35-37页 |
·第二节《血管》学案 | 第37-39页 |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案 | 第39-42页 |
·第四节《血量与输血》学案 | 第42-45页 |
·学案导学模式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 第45-53页 |
·实验对象 | 第45页 |
·实验假设 | 第45页 |
·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实验程序 | 第46页 |
·实验结果测试与调查结果 | 第46-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1 | 第57-59页 |
附录2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