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蝴蝶君》人物形象的心理结构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宋丽玲:爱与恨的纠结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宋丽玲的同性之爱 | 第12-15页 |
1 中国戏园的“男风”现象 | 第12-13页 |
2 宋丽玲的同性恋情结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宋丽玲的种族之恨 | 第15-19页 |
1 中国受帝国主义欺辱的历史 | 第15-17页 |
2 宋丽玲实施的复仇行动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爱与恨造就的道义失败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伽利玛:幻想与现实的冲突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伽利玛幻想的自我建构 | 第22-26页 |
1 蝴蝶夫人刻板化的历史 | 第22-24页 |
2 伽利玛的“蝴蝶夫人刻板印象”的建构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产生自我认同的焦虑 | 第26-30页 |
1 自我强者认同的焦虑 | 第26-29页 |
2 自我性别认同的焦虑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伽利玛防御失败之后的彻底解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人物心理悲剧的社会缘由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悲剧心理的社会缘由 | 第33-36页 |
1 西方的殖民主义 | 第33-34页 |
2 西方的东方主义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性别的政治策略隐喻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创建东方/西方平等对话的格局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