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22页 |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 第18-20页 |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 第20-21页 |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 | 第21-22页 |
·风险转嫁理论 | 第22-23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现状及类型 | 第25-35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类型及比较 | 第33-35页 |
·授权保证方式 | 第33-34页 |
·直接征信方式 | 第34-35页 |
第4章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5-42页 |
·日本信用保证协会与协作银行的合作 | 第35-37页 |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括 | 第35-36页 |
·信用保证协会与协作银行的关系 | 第36-37页 |
·美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 | 第37-39页 |
·美国信用担保体系概括 | 第37-38页 |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关系 | 第38-39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39-42页 |
第5章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关系与案例分析 | 第42-55页 |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前提条件 | 第42-47页 |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第47-48页 |
·案例——浏阳市金信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 第48-55页 |
·开发性金融与开发性担保 | 第48-50页 |
·案例介绍 | 第50页 |
·合作模式 | 第50-53页 |
·经验与教训 | 第53-55页 |
第6章 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良好合作关系的构建 | 第55-60页 |
·加强立法和出台相关政策 | 第55页 |
·担保机构应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 第55-56页 |
·银行落实专门机构实现对担保机构的“落地管理” | 第56-57页 |
·建立信息共享、工作共参机制 | 第57页 |
·建立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的风险共担机制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