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中国松嫩草原短芒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Link)人工种群的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21页
 1. 前言第9-10页
 2. 短芒野大麦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第10-12页
   ·短芒野大麦的生物学特征第10页
   ·短芒野大麦的生态学特征第10-11页
   ·中国松嫩草原的地理和生态概况第11-12页
 3. 分子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2-17页
   ·分子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第12页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第12-13页
   ·分子生态学常用的DNA 分析技术第13-14页
     ·两种高效的DNA 分子标记技术——AFLP 和SSAP第13-14页
       ·AFLP第13-14页
       ·SSAP第14页
   ·表观遗传学与分子生态学第14-17页
     ·植物种群DNA 甲基化的研究第14-15页
     ·表观遗传学与分子生态学之间的纽带——MSAP 技术第15-17页
 4. 野大麦类分子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7-19页
   ·野大麦种群遗传结构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第17-18页
   ·中国野大麦分子种群遗传学研究现状第18-19页
 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材料方法第21-3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1-33页
   ·植物材料第21页
   ·方法第21-33页
     ·短芒野大麦基因组 DNA 提取第21-22页
     ·短芒野大麦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第22-25页
       ·限制性酶切和连接第22页
       ·预扩增第22-23页
       ·选择性扩增第23-24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4页
       ·银染检测第24-25页
       ·AFLP 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筛选第25页
       ·AFLP 选择性扩增第25页
     ·短芒野大麦 SSAP 反应体系的建立第25-27页
       ·限制性酶切和连接第25-26页
       ·预扩增第26页
       ·选择性扩增第26-27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7页
       ·银染检测第27页
       ·SSAP 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的筛选第27页
       ·SSAP 选择性扩增第27页
     ·短芒野大麦MSAP 反应体系的建立第27-29页
       ·限制性酶切和连接第27-28页
       ·预扩增第28页
       ·选择性扩增第28-29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9页
       ·银染检测第29页
       ·MSAP 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筛选第29页
       ·MSAP 选择性扩增第29页
     ·AFLP 和SSAP 的数据处理第29页
     ·MSAP 的数据处理第29-30页
     ·AFLP、SSAP 和MSAP 的数据统计分析第30-33页
       ·测度短芒野大麦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化的主要指标第30-33页
         ·分子标记指标第30-31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标第31页
         ·种群遗传结构指标第31-33页
结果和分析第33-56页
 1. 短芒野大麦总DNA 质量第33页
 2. 引物组合筛选、比较、选择性扩增和样本量适合度检测第33-41页
   ·选择性引物组合筛选第33页
   ·选择性扩增第33-35页
     ·AFLP 的选择性扩增第33-35页
     ·SSAP 的选择性扩增第35页
     ·MSAP 的选择性扩增第35页
   ·AFLP、SSAP 和MSAP 引物组合比较第35-38页
   ·AFLP、SSAP 和MSAP 引物组合在各种群内的Shannon 信息指数第38-40页
   ·样本量适合度检测第40-41页
 3 短芒野大麦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第41-56页
   ·基因频率第41页
   ·短芒野大麦人工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1-45页
     ·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1-42页
     ·SSAP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2-43页
     ·MSAP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3-44页
     ·三种分子标记系统检测遗传多样性结果的分析第44-45页
   ·短芒野大麦人工种群遗传/表观遗传结构和遗传/表观遗传分化分析第45-46页
     ·AFLP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第45页
     ·SSAP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第45-46页
     ·MSAP 表观遗传结构和表观遗传分化分析第46页
   ·短芒野大麦人工种群间遗传一致度(Identities)与遗传距离(Distances)分析第46-47页
   ·分子方差分析第47-49页
   ·聚类分析第49-56页
     ·相似性系数分析第49页
     ·聚类分析第49-53页
     ·PCA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分析第53-56页
讨论第56-63页
 1. 松嫩草原人工种植短芒野大麦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第56-61页
   ·种群生态学分析中样本量的确定第56-57页
   ·三种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第57-58页
   ·人工种植短芒野大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8-59页
   ·人工种植短芒野大麦种群的表观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9-61页
     ·改良的MSAP数据分析方法在分子生态学分析上的应用第59-60页
     ·人工种植短芒野大麦种群的MSAP 分析第60-61页
 2. 短芒野大麦人工种植的策略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附录第74-88页
致谢第88-8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射技术的软件动态演化方法
下一篇:锚文本增量主题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