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铝电解概况 | 第9-10页 |
·现行惰性阳极的研究 | 第10-12页 |
·惰性阳极的优点 | 第11页 |
·惰性阳极的性能要求 | 第11-12页 |
·现行各惰性阳极材料的特点和局限性 | 第12页 |
·ZrO_2固体电解质用于铝电解的研究 | 第12-17页 |
·ZrO_2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 第12-15页 |
·SOFC型阳极用于铝电解的研究 | 第15-17页 |
·泵氧电极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泵氧电极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泵氧电极的优点 | 第1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泵氧电极的导电引出 | 第21-29页 |
·导电引出方式的选择 | 第21-23页 |
·金属材料导电引出 | 第21-22页 |
·金属陶瓷导电引出 | 第22页 |
·混合电导氧化物导电引出 | 第22页 |
·Mo/MoO混合物导电引出 | 第22-23页 |
·泵氧电极的制备 | 第23-24页 |
·实验 | 第24-26页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过程 | 第24-26页 |
·泵氧电极导电性分析 | 第26-28页 |
·导电引出连接方式对电解体系的影响 | 第26-27页 |
·密封型泵氧电极对电解体系的影响 | 第27页 |
·均匀电场对电解体系的影响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锶掺杂锰酸镧的制备和电导率的测定 | 第29-45页 |
·前言 | 第29页 |
·有机试剂的选择 | 第29-31页 |
·掺杂金属的选择 | 第31-32页 |
·粉体制备过程分析 | 第32-34页 |
·溶胶—凝胶的转变过程 | 第32-33页 |
·凝胶的干燥 | 第33页 |
·干凝胶的自蔓延燃烧 | 第33-34页 |
·干凝胶的煅烧 | 第34页 |
·锶掺杂锰酸镧的制备 | 第34-40页 |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制备条件参数分析 | 第36-40页 |
·锰酸锶镧高温电导测定 | 第40-44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试样压制 | 第40-42页 |
·实验过程 | 第42-43页 |
·La_(1-x)Sr_x Mn O_3电导率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泵氧电极的粘结密封研究 | 第45-53页 |
·粘结接头的设计 | 第45-47页 |
·粘接接头的构成及其破坏类型 | 第45-46页 |
·粘接接头的设计 | 第46-47页 |
·高温密封胶的制备 | 第47-52页 |
·硅酸盐类粘结剂 | 第47-49页 |
·磷酸盐类粘结剂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泵氧电极铝电解过程 | 第53-63页 |
·实验原料 | 第53页 |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电解测试装置的可靠性 | 第55-56页 |
·电解测试装置的温度可靠性 | 第55页 |
·电解测试装置的I-U测试可靠性 | 第55-56页 |
·开路电压的测定 | 第56-58页 |
·分解电压 | 第58-62页 |
·理论分解电压的计算 | 第58-59页 |
·实际分解电压的测定 | 第59-62页 |
·实际分解电压的分析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研究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学位攻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