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葡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水资源的重要性 | 第9页 |
| ·农业高效节水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 ·节水农业概述 | 第10页 |
| ·国内外节水农业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国内节水农业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国外节水农业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系统概述 | 第16-23页 |
| ·灌溉系统概述 | 第16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6-19页 |
| ·上位机功能说明 | 第18页 |
| ·下位机功能说明 | 第18-19页 |
| ·通信协议 | 第19-22页 |
| ·物理连接 | 第19-21页 |
| ·数据格式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研究 | 第23-48页 |
| ·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 | 第23-36页 |
| ·中心监控计算机的定位 | 第23页 |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 第23-24页 |
| ·主模块设计 | 第24-28页 |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24-25页 |
| ·外部时钟电路 | 第25-27页 |
| ·“看门狗”电路 | 第27-28页 |
|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设计 | 第28-29页 |
| ·输出模块设计 | 第29-31页 |
|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 第31-32页 |
| ·人机接口模块设计 | 第32-34页 |
| ·系统供电模块设计 | 第34-36页 |
| ·传感器与固态继电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36-44页 |
| ·水分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以及使用方法 | 第36-38页 |
| ·土壤温度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38页 |
| ·空气温度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38-42页 |
| ·空气湿度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42页 |
| ·净辐射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42-43页 |
| ·风速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43页 |
| ·流量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43页 |
| ·压力传感器的选用与性能 | 第43-44页 |
| ·固态继电器 | 第44页 |
| ·关键技术研制 | 第44-45页 |
| ·硬件可靠性设计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灌溉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第48-62页 |
| ·节电工作模式设计 | 第48-49页 |
| ·灌溉主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 ·数据滤波程序设计 | 第50-52页 |
| ·键盘显示程序设计 | 第52-54页 |
| ·键盘中断子程序 | 第52-53页 |
| ·按键处理子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 ·标度变换 | 第54-55页 |
| ·通信软件设计 | 第55-60页 |
| ·下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 第56-58页 |
| ·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 ·软件可靠性设计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夏季葡萄结果期灌溉量控制模型的研究 | 第62-79页 |
| ·灌溉量控制模型的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 ·灌溉量的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 ·作物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的计算 | 第64-66页 |
| ·实验安排 | 第66-67页 |
| ·葡萄园内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 第67-70页 |
| ·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70-77页 |
| ·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70页 |
| ·葡萄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 | 第70-75页 |
|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 | 第71页 |
| ·光照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 ·空气湿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72-74页 |
| ·空气温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74页 |
| ·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74-75页 |
| ·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回归方程 | 第75-77页 |
| ·灌溉量的计算模型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