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美术的公共性 | 第9-14页 |
·美术公共性的含义 | 第9-11页 |
·美术的公共性与社会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美术公共性问题中的受众研究 | 第14-37页 |
·受众的概念及演变 | 第14-15页 |
·美术的观看史——历时研究 | 第15-27页 |
·原始人的审美问题 | 第15-17页 |
·奴隶社会的受众 | 第17-19页 |
·先秦时代的审美观念与接受 | 第19-21页 |
·自魏晋南北朝始——宗教美术及其受众 | 第21-22页 |
·民间美术及其受众 | 第22-23页 |
·市民阶层、“大众”概念的演变与美术的公共性 | 第23-25页 |
·毛泽东时代的受众 | 第25-27页 |
·对当前美术受众的分析——共时研究 | 第27-37页 |
·受众的社会学分析 | 第27-31页 |
·受众的传播学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三章 实现美术公共性的四大要素 | 第37-57页 |
·美术教育 | 第37-41页 |
·艺术家 | 第41-45页 |
·美术批评 | 第45-49页 |
·美术展览 | 第49-57页 |
·概况 | 第49-53页 |
·当前受众参观美术展览的行为、动机等心理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附录:从莫奈到毕加索——对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精品展的问卷调查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